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去川音get西南地区唯一专业 发现上课就是“集体疗愈”

2025-10-16 19:10 锦观新闻

0

分享

在川音的智慧教室里,轻柔舒缓的旋律悠然流淌,这并非普通的演奏,而是学生为孤独症儿童精心创作的《你好》歌曲。“我们希望能用这些柔和而友好的音符,为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歌曲创作者、大三学生李承玺说道。

“很多人以为音乐治疗就是听音乐放松,其实远不止如此。”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马夕然说道。她身后,一架钢琴静静立在角落,这里是西南地区唯一设立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近两年连续在中国软科专业排名中位居第一。

音乐治疗=听歌唱歌?

其实是新兴交叉学科

音乐治疗=听歌唱歌?提到音乐治疗,很多人都会很疑惑,到底学什么?毕业能做什么?

其实,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 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合格的治疗师通过演奏、创作、共同聆听等多种音乐形式,与来访者共同经历音乐体验,在此过程中促进来访者的身心健康。

“音乐治疗虽作为现代学科起步较晚,但音乐作为治疗方式的历史却源远流长。”马夕然进一步解释,从《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到西方20世纪40年代逐步建立的学科体系,再到上世纪70年代传入亚洲并落地中国,音乐治疗已从传统认知中的“艺术欣赏”走向了系统化、临床化的专业道路。

目前,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均已开设音乐治疗专业,并初步形成了将传统中医药、特殊教育等特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为满足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储备专业力量。

其中,四川音乐学院于2004年正式设立音乐治疗专业并启动本科招生,并组建了一支具备音乐学、心理学与临床实践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师资团队。其开设的《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初期建立关系虚拟仿真实验》获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音乐心理剧》获评省级在线一流课程,与成都市救助站合作的音乐心理干预项目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三等奖。

不仅要懂音乐

还需要懂心理学、医学

“我们培养的不是单纯的音乐人,而是懂音乐、懂心理、懂医学的复合型音乐治疗专业从业者。”马夕然介绍,音乐治疗的课程体系涵盖理论、技能与实践三大模块,学生既要学习乐器演奏、声乐表达等音乐技能,也要掌握音乐治疗概论、心理学基础、临床医学知识。

最具挑战性的是临床实践。大三学生邱语涵还记得那个特殊的孩子——起初对音乐毫无反应,经过几次节奏游戏和乐器互动,终于主动敲响手鼓,露出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音乐作为‘桥梁’的意义。”

“音乐治疗师不仅是奏乐者,更是陪伴者与支持者。”马夕然表示,对于有志报考的学生,除了音乐基础,更需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勇气与社会担当。“这是一个用音乐守护心灵的职业,需要热爱,更需要责任。”

机遇与挑战

一个新兴行业的成长烦恼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治愈系专业正在成为新风口。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就业路径持续拓宽,行业规模稳步增长。“音乐治疗的服务对象覆盖全生命周期,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能在合适的音乐干预中受益。”马夕然介绍。

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已涵盖中小学、医院、康复中心、社区机构及养老院等多个方向。在成都市级和省级多家医疗机构中,音乐治疗已作为心理与康复治疗的补充手段逐步推广,部分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更多患者。

然而,这个新兴行业也面临成长中的烦恼:医疗系统尚未普遍设立专门岗位,缺乏统一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医疗机构中,专业归属问题直接影响职业发展路径。

今年,“舞蹈治疗”被正式列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新成员。舞蹈治疗的“从无到有”令人振奋,但音乐治疗已探索多年的“从有到强”之困,同样是它即将面对的必答题——如何避免在高校里是“交叉学科”,在就业市场却成了“交叉无人区”?

这迫切要求,新专业的设立,必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岗位设置的顶层设计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唯有如此,高校培养的稀缺人才才不会在毕业时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社会的旺盛需求才能通过顺畅的渠道,转化为这些新兴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