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何以选择泸州?

2025-10-17 20:03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文物保护利用,泸州做得很好。”10月16日,出席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这样评价泸州。

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在泸州举办备受瞩目。大会吸引了30个省(区、市)的700余位嘉宾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各级文物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文化遗产地、科研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等。

专家大咖、行业翘首齐聚泸州,思想与智慧的碰撞,推动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共护、共享、共赢”。

大会为何在泸州召开?

让沉默的遗产“活起来”

大会以“保护传承 创新共享——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文物领域保护管理、社会参与、价值挖掘、阐释展示、让文物活起来等议题。

中国白酒博物馆效果图

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之所以选择在泸州召开,顾玉才道出了原因:“文物保护利用,泸州做得很好。”泸州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与先进的文物保护利用实践经验,在传统村落连片保护、中国白酒博物馆建设、县域试点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具备可推广的优秀案例,为大会提供了兼具资源代表性、政策先进性与实践示范性场所。

泸县龙脑桥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四川省文物大市,泸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文脉赓续的古城,有2100多年建置史,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神臂城遗址、明代龙脑桥等历史瑰宝,市域内有5226处不可移动文物,2.6万余件馆藏可移动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数量居四川第2位;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酒城”,是全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白酒原产地,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名酒驰名中外;是中国工业遗产之城,洞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站,也保存着大量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迹;是精神永续的“红色之城”,泸顺起义、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等红色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

泸州这份颇丰的文物家底,是历代尊重历史文化的泸州人精心保护下来的。从出台全国首部专门针对白酒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到四川省首个将保护范围扩展至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地方立法《泸州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可见一斑。

更难能可贵的是,泸州还让沉默的遗产“活起来”,成为激活城市发展的“流量密码”。“溯源蜀道·发现泸州”重大专项研究和龙桥文化、白酒文化专项调查等持续开展,举办长江文化带发展论坛,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长征文物保护联盟,高质量推进中国白酒博物馆建设……泸州正不断深化对自身文化血脉的解读与阐释,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璀璨光彩。

泸州的种种举措,紧扣本次大会主题。

“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改善民生。从保护到传承,再到进一步发展,才能让文脉延续。泸州在白酒相关文物的保护利用方面,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走。”顾玉才说。

泸州市博物馆

专家学者有哪些建议?

文物保护利用没有止境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通过主旨发言、专家沙龙等多种形式,深入研讨系统推进文物保护、研究、活化、利用,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这对泸州深耕文物研究、挖掘时代价值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保护利用白酒文化遗产、石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是泸州面临的三大课题。顾玉才认为,文物保护利用是没有止境的。保护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利用方面,随着文物价值的不断挖掘、展示和传播手段的更新,会有新的故事需要去讲述。他说:“文物保护永不言晚,且永远没有尽头。”泸州在白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成绩,还要通过中国白酒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和促进酒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石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要注意预防性保护,不能“坏了修、修了还坏”,要通过对遗产的长期检测、观察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在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要注重连片保护,比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就是生动案例。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里的石刻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一文物胜千言。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同滨为泸州的宋代石刻等文物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文物保护要研究其承载信息,了解其文化价值。比如宋墓石刻,要研究其反映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生死观、生活习俗等,在分析这些信息落在哪些载体上,关注墓室还不够,也要关注选址的讲究等。

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方面,陈同滨认为,许多地方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以老百姓的喜好为标准在设计,但“文化遗产更大的价值应该是作用于精神层面”。她说,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许多动作不一定要做在本体上,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手段、另选场地充分展开相关知识、精神的传播。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