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
四川省2026年民生实事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截至10月20日,已收到16129条网友建言,交通出行、就业创业和城乡宜居领域的建议数量位列前三。
为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智,更好地谋划和实施2026年四川省民生实事,9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征集2026年度全省民生实事的公开信》,在全省范围开展2026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活动。此次征集内容涵盖就业创业、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养老育幼、扶弱济困、城乡宜居、交通出行、文体惠民、除险保安,以及便民服务等领域,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公开信发出后网友们参与热情高涨,仅9月24日公开征集首日,便收到5183条意见建议。
健全社会保障,持续织密兜底关怀网络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其中,创业就业类的建议超过2000条。网友们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建议针对退役军人,实施精准就业促进计划、系统能力提升培训、构建创业全程扶持体系、优化服务保障与困难帮扶;针对大学生及就业困难人员,建议盘活闲置资产支持“创业+安居”,提供低租金场所和公寓,通过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提升就业竞争力。
网友们高度关注医疗健康服务完善,建议优化慢性病管理,允许病情稳定的患者一次开具长处方(如三个月),并扩大支持慢病报销的药店范围,简化报销流程。希望持续关注残疾人,提升残疾人就医便利性,如为视障者提供院内语音导航、设立爱心导诊专员、开展无障碍设施攻坚、提供便携斜坡租赁服务。网友们还关注血友病等特殊患者,建议调整用药政策,探索预防治疗或适当备药的可能性。
聚焦“一老一小”,更好守护“朝阳”“夕阳”
伴随老龄化趋势,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成为民生焦点。
网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格外关注,建议实施“家庭养老床位”扩面工程,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适老化改造、智能监测等服务。推广“爸妈食堂”或助餐配送餐升级计划,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针对患有慢性病、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取药难”问题,建议推行“医院处方、就近取药”模式,打通处方流转至社区医院或定点药店的渠道,方便老人并缓解大医院压力。
网友们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希望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建议确保学生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长,鼓励课间户外活动。建立学生体育锻炼与视力健康监督机制,将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联合医疗机构定期监测视力,及时干预。同时,关注教学工具对视力的影响,优化教室电子屏使用。针对极端天气影响,网友建议将为学校安装空调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保障师生教学环境。同时,关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提出实施教师“带岗分流”等合理流动政策,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和特色课程开发,并优化招生政策向农村学子适当倾斜。
建设宜居城乡,共同打造美好生活环境
从城市到乡村,对更宜居环境的追求是共同愿望。网友们关注推进城市更新与精细治理,建议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并希望能向“完整社区”标准提升,增设电动车充电棚、公共休闲空间及儿童游乐设施。针对县城,建议建设口袋公园、解决老小区停车难,如利用闲置地、建立体车库、推行错时共享停车等。
网友希望民生实事能在持续破解乡村振兴瓶颈方面加大力度。建议民生实事资金向偏远山区倾斜,深化土地改革,改造山地以适应小型农机作业;畅通粮食销售渠道;优化区域种植布局;强化农机赋能与人才培育。有网友特别关注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议将推进规模化供水厂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采用适配高原的净水技术,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与水质监管体系。
优化城市交通与环境方面,网友们建议发展“智慧公交”,精准预报到站信息,动态优化线路。精细化治理学校、医院周边拥堵。针对路面清扫,建议改进作业方式,采用高压冲洗或高效吸尘设备,并探索使用非传统水源,提升效率与空气质量。
网友们还在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政策落地效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金点子”凝聚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涵盖了从教育公平、健康保障到宜居环境、就业支持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下一步科学规划与精准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向。
离征集截止时间10月25日还有最后5天!
快扫码上车,您的好建议,
值得被看见!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