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共绘盐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自贡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综述

2025-10-23 15:27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周敏 实习生 虞黎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的模样,藏着一座城市最深厚的根脉与最鲜活的未来。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七大行动”为抓手、以“小切口、抓示范、强带动”为路径,聚力建设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和美共富精品村,推动盐都乡村在生态、产业、治理、民生等领域实现全方位蝶变,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村一景:盐都乡村“美起来” 

秋日的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4.8平方公里的村域内生机盎然。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6公里农业园区道路纵横交错,9000亩农用地整理后田块规整,丰收广场、农夫帽廊等公共休闲设施点缀其间,生态廊道的绿植与金黄稻田相映成趣。漫步田间步道,途经七大农耕文化体验区,昔日杂乱的农田已蜕变为“春耕体验—夏赏稻浪—秋收丰年—冬捕渔趣”的四季景观带,“红旗飘飘・津津乐稻”的村庄品牌越擦越亮。

这样的“颜值蜕变”,在我市乡村遍地开花。富顺县狮市镇花园村的土地上,3000亩柑橘园沿着沱江铺展开来,投资2400万元打造的橘创空间集大数据、电商直播于一体,闲置农房改造的“江畔悦居”“红豆小院”成了文旅打卡点,13场次“乡村音乐季”“村K争霸赛”让村庄充满活力;沿滩区永安镇云丰村,“匠人村”广场上草编灯笼、彩灯摆件透着乡土巧思,保留的老石墙与新建的种业仓储基地相映,彩色油菜花季与刘山“草雕节”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自流井区荣边镇干塘村,家家户户院坝整洁,“荣兴义仓”积分超市里,村民用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乡风村容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也在乡村全域延伸,曾经的“出行难、用电愁、饮水忧”成为历史。截至目前,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696公里,不管是偏远山村的产业基地,还是田间地头的耕作道路,都通了平整的水泥路;改造低压电网1302公里,彻底告别“电压不稳带不动家电”的困境;自来水普及率达91.93%,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水;新建5G基站820个,乡村刷视频、开直播、用智慧平台不再卡顿;建成快递服务乡镇网点261个、村级站点720个,农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100%,“网购到家”成了村民生活常态。

与此同时,我市一体推进“六改”“三清”“两治”,新改造户厕3.6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112个村、80%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3.13%。60个“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和美共富精品村建成投用,51个精品培育村和“1+5”先行片区(1个大安区青龙湖省级片区、5个区县培育片区)建设正加速推进,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强起来” 

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作为来牟4万亩茶业基地的核心区,以党建赋能产业链发展成效显著。村党委下设种养循环、茶企融合、茶旅服务3个党支部,全面建成“石笋沟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一洞桥基地”,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茶苗和生物防治技术,推动茶叶机采率达92%以上,年产值增加2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依托15亩闲置土地成立的四川茶味园公司,发展餐饮、民宿、采茶研学等业态,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连续16年举办的茶旅风情季带动茶叶销售超1000万元,“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的招牌越擦越亮。

微信图片_20251023115209.jpg
荣县一洞桥村同济大学乡村振兴中心 记者 叶卫东 摄

近年来,我市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以“水稻+”模式打造1000亩水稻核心区、1500亩稻虾示范区,引入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140亩,解决200余人就业,智慧农业平台让“种粮”变“兴粮”;自流井区荣边镇干塘村,引入“三只兔”生态养殖等企业,年出栏肉兔35万只、年产蛋680万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80万元,带动500余人就近就业,预计2025年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贡井区建设镇重滩村,投资1.2亿元打造五彩荷园,配套建设高端民宿和体育公园,常态化举办“乡旅四季”活动,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0万元,“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9.1万亩,5项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居全省第一;新建和晋升省星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争取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个;规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1.48%,乡村类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连续两年突破400万人次,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4.91%。稻粱、肉兔、茶叶、柑橘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集体致富的“金钥匙”。

一村一韵:和美乡村“活起来” 

贡井区建设镇重滩村,作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将治理与文化深度融合,走出了“农文旅+善治”的特色路径。村里建成重滩村史馆与文创工坊,注册“重滩集序”集体经济商标,开发荷花宴等文化产品,打造“西城荷花”IP;创新设立“讲理亭”,通过“积分制+数字化”推进基层治理,培育重点企业7家、专业大户48户,成功申报的重滩体育公园项目,配备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可承办“村BA”“村超”等赛事,“赛事热度—乡旅体验—联农富农”的全链条模式,让村庄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微信图片_20251023115217.jpg
贡井区建设镇重滩村文创工坊 记者 叶卫东 摄

我市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让乡村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韵”。富顺县狮市镇花园村,深挖陈崇哲、刘锡禄等名人印记,将乡土文化融入风貌整治,构建“2名院长+4名委员+5支志愿服务队”的小院治理体系,引入7名“新村民”参与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沿滩区永安镇云丰村,创新“小院匠人”微治理模式,由户长会推选3名“匠人”组成自治理事会,负责议事调解、产业协同、环境维护,配套“匠星”评选、小院“微公约”等制度,让治理效能在基层落地;全市新建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精神地标”65个,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贡井区建设镇沙罗村先后入列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乡情小院”治理模式全国推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90个乡镇全覆盖,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成为和美乡村的“灵魂”。

截至今年10月,我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万余户,健全“园区+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财产净收入增长9.8%;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全省推广。

望得见稻田翻浪,看得见橘园缀枝,记得住盐都乡愁。放眼未来,我市将聚焦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高水平建设、农民高品质生活,打造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川南丘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每个村庄都成为留住记忆、承载梦想、充满希望的幸福家园。

编辑:宋姿熠

责任编辑:尤洋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