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流井区富台山上,有一处被列为自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协理公馆”。它不仅是富台山上最早的建筑,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兼具独特建筑价值的民国遗迹,是解开自贡近代盐业史与屈辱史的重要钥匙。
“协理公馆”坐落于富台山东头山顶,紧邻内昆铁路,与周围几栋同样风格的建筑一起,形成了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群。建筑群依山势递进,既有欧式建筑的规整风格,又融入中式小青瓦的雅致元素,在建筑细节上尽显时代特色,是研究民国时期建筑融合风格的珍贵实例。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将中国盐税全部作为担保,外国殖民者借此染指自贡盐业,随即在自流井设立“川南盐务稽核分所”。

分所虽设华员经理与洋员协理,但实权掌控在洋员手中,他们先后由六国代表轮流派遣,如德国人柯纳普、英国人乐基等。这些洋员在富台山修建“协理公馆”作为别墅,在此结交军阀、拉拢官僚,通过掠夺盐商、镇压盐工疯狂敛财。“协理公馆”也由此成为外国殖民者掠夺自贡盐业的直接证据,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鲜活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协理公馆”还留下了重要历史印记。1940年4月21日,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到自贡考察,晚上便下榻于此,为这处文物建筑增添了更多历史厚重感。

作为自流井区“四普”新发现的文物点,“协理公馆”凭借其较大的建筑规模、集中的布局,以及在历史、建筑领域的重要价值,为研究自贡盐业发展史以及近代对外关系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也使更多人能够透过这处建筑,回溯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