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罗祥瑞
自贡融媒记者 罗祥瑞 实习生 虞黎君
在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一位退役军人的名字正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画卷紧密相连。他叫李宁,曾是绿色军营中的一员,如今是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新农人”,更是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乡亲的“稻虾共作”带头人。他以军人特有的坚韧与智慧,扎根乡土、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更激活了代寺镇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卸下戎装返桑梓 一片丹心系田园
李宁退伍后,怀着对故土的热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富顺代寺镇。面对家乡部分田地撂荒、种植效益低的发展困境,李宁决心亲手改变现状。他敏锐地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机遇,认准了“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潜力。通过刻苦学习养殖技术、反复实地考察与实践、科学规划农田布局,他一步步将理想转化为现实。2022年,他先后创办富顺县轩煜养殖家庭农场和富顺县木子轩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一百万元,开启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农业新路径。
稻虾共生辟新径 生态循环效益显
李宁的成功,关键在于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深入研究与成功实践。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水稻为小龙虾提供遮阴和栖息场所,小龙虾的排泄物又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形成了绿色、生态的循环种养体系。通过科学管理,他的基地实现了小龙虾年亩产超260斤、稻谷亩产超900斤的高产目标。目前,其种养殖基地规模已达1200余亩,年总产值超过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面对稻谷收割时期的效率难题,李宁积极引入联合收割机,并主动培训农机手,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整体生产效率。他的农场如今稻虾年产量达30余万斤,水稻产量达90万余斤,成为当地高效农业标杆。
携手乡邻共致富 产业兴旺绘新图
个人富不是终点,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李宁真正的追求。他的农场和合作社持续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累计聘用附近村民达100余人,人均月增收约2500元,年收入超3万元。这其中,特别注重吸纳了脱贫户、大学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展现了心系乡梓、回报社会的深厚情怀。

更重要的是,李宁的成功模式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他也自发当起了“土专家”,主动分享技术和经验,带动了周边10余户农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总面积超千亩。在他的引领下,代寺镇的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三万余亩,成功打造了万亩“稻稻+”示范基地,重点培育的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规模已突破3800亩。土地资源被重新盘活,稻虾产业已成为代寺镇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一张靓丽名片,真正实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筑巢引凤聚英才 乡村振兴动能涌
李宁的故事,是自贡市富顺县实施“人才回引”政策、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兴业的一个生动缩影和成功典范。他的经历证明,广阔的农村同样是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大舞台。当地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成功吸引了像李宁这样有情怀、有本领、有闯劲的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李宁的成功,不仅是一条个人的致富增收路,更为广大的有志于投身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树立了榜样,开辟了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振兴之路。
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深耕农业的“新农人”,李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军人本色,展现了新时代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与无限潜力。在代寺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宁正与他的稻虾产业一起,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迈进,继续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精彩篇章。
编辑:陈行
责任编辑:王跃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