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匠心筑梦育英才 石榴抱籽谱新篇——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管理处)

2025-10-29 20:28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周敏

在川南盐都的一所校园里,来自25个少数民族的1376 名学子与汉族学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近年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先后荣获四川省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案例遴选活动一等奖等荣誉。近日,又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党建引领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要把‘同心故事汇’讲给同学们听,把自贡市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分享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浇灌好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来自攀枝花的彝族学生袁林萍在自贡统一战线“同心故事汇”演讲比赛中分享着自己在民族团结事业中的成长与收获。这一幕,正是学生工作部以党建引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写照。

在学校党委指导支持下,学生工作部构建完善“学校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机制,将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入党建工作各环节,相继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50余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心中扎根。同时,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每年组织100余名各族学生志愿者参与党团和民族团结活动。截至目前,学生工作部共发展民族地区学生党员52名,100余名民族地区学生获得“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三大平台筑基 托举民族学子成才梦

学校主要生源地覆盖川渝云贵,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 12%,如何实现“育人”与“团结”双向赋能,是学生工作部的核心课题。为此,学校学生工作部聚焦民族学子成长需求,构建起以三大核心平台为主体的立体化支撑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

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主动赋能成长,不仅设置30个学生实践岗位让各族学子在服务中提升能力,还落实300万元资金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藏族学生曹延友等优秀学子的事迹在此展示,他们以“厚仁广济、笃学躬行”的校训为指引,用医者仁心联结各族同胞,成为基地里最生动的“团结教材”。

资助育人中心实施精准护航,近三年为民族地区学生发放奖助学金超1500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资助4917人次;心理育人中心开展暖心守护行动,构建完备的心理育人体系,年均组织“民族文化主题心理团辅”20余场,守护各族学生心理健康。

学脉相连互助 搭建各族互学互融平台

针对部分民族地区学生基础薄弱、“水土不服”等问题,学生工作部创新推出“老带新”互助、“文化夜校”补习等特色模式。实施1名优秀学生结对N名民族地区学生的“1+N”学业帮扶计划,精准对接学习需求。

来自甘孜州白玉县的护理专业学生播真,正是“文化夜校” 的受益者——在小老师的一对一辅导和辅导员关怀下,她成功考入大专护理班,还进入自贡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朝着“白衣天使”的梦想稳步前行。像播真这样在“文化夜校”的灯光指引下不断自我提升的学子,每年有近 30 名。目前,“文化夜校”已累计开展补习课程2000余课时,同时多次整合校地企资源,拓展发展型资助项目,开展非遗研学、民族医药竞赛30余次,支持受助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志愿服务。近五年,民族地区学生各级奖学金获得率提升18%,32人获评“省级优秀毕业学生”,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匠心锻造赋能 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

“她们就像突然出现的天使,她们真美!”2023年5月,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附近一名中年男性突发疾病倒地不醒,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藏族学生向秋曲珍、向秋翁姆挺身而出,用专业心肺复苏技能挽回了患者的生命,被媒体广泛报道。姐妹俩因此获评 “四川好人”,她们坚定表示:“要把技能带回家乡,守护同胞健康。”

姐妹俩这句朴素的承诺,正是学校育人理念最生动的诠释。在向秋曲珍和向秋翁姆身上,能够看到学校育人成果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部共组织500余名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国际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年均组织10支学生团队、300名学生赴民族地区医疗机构实习见习,提前锁定就业意向,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已培养3821名民族地区栋梁之材,他们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一线,用专业技艺守护各族同胞健康,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

编辑:罗祥瑞

责任编辑:卜一珊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