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华西医院专家拆解骨质疏松:可防可治,远离“人生最后一摔”

2025-10-29 21:09 川观新闻

0

分享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这种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衰老自然现象”的疾病,正以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长期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特征,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10月29日,川观新闻“顶流医声”科普直播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王双教授,详解骨质疏松的防治之道,助力老年人健康“骨”劲。

川观新闻专访王双教授。何嘉琦 摄

骨质疏松非自然老化 骨折是最大致命风险

“骨质疏松并非简单的骨量丢失,而是骨小梁结构改变、骨量减少的退行性疾病。”王双教授介绍,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年纪大了必然出现的情况,实则它是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是骨折,尤其对高龄老人而言,一次跌倒引发的骨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摔”。此外,它还会引发慢性持续性疼痛,围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骤降,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全身疼痛会更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值得警惕的是,骨质疏松并非中老年人专属,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骨龄大于实际年龄”的情况,甚至在25-30岁就出现骨量减少的趋势。

防治走出三大误区 钙与维生素D补充有讲究

临床中,王双教授发现公众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存在诸多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对维生素D补充的混淆,市面上的维生素D2、D3及活性维生素D让很多人无从选择。

“对肝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优先通过天然方式获取维生素D。”王双教授解释,人体可通过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3,维生素D的补充需遵循“不缺不补”原则,过量补充可能导致中毒,还可能增加不典型骨折风险。我国建议1岁及以上儿童和70岁以下成年人每天摄入600IU维生素D,7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天摄入800IU。

补钙同样存在误区,王双坦言,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实则1000毫升骨头汤的元素钙含量不足300毫克,且嘌呤含量高,可能诱发痛风。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200毫克元素钙,日常饮食中均衡摄入肉、蛋、奶、蔬菜和水果,通常能获取600毫克左右,额外补充300-600毫克即可,具体补充方式需遵医嘱,避免引发肾结石或胃肠道不适。

骨骼健康要靠“动”,体重、作息也很关键

“肌肉和骨骼息息相关,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力能有效增加骨量。”王双教授强调,运动是骨质疏松防治的核心手段,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在评估身体状况后进行科学运动。

具体来说,可通过负重运动、抗阻运动或力量训练增加骨量,无需追求高强度,利用弹力带、矿泉水瓶即可开展训练,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运动,目前,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每周三上午开设运动门诊,会通过评估制定“进阶梯”或“退阶梯”式运动处方,还配备等速肌力训练仪,帮助老年人在安全前提下锻炼肌肉、稳定关节。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式也很有效,但需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自行练习导致运动损伤。

体重管理也很关键。王双分析,体重过轻的人群骨质疏松风险极高,而肥胖人群虽骨密度看似更高,但骨质量不佳,且跌倒后骨折风险同样增加,保持“不胖不瘦”的健康体重最为适宜。此外,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大量喝茶和咖啡,也能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早筛查早干预 防摔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骨质疏松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四肢发软、冰冷或轻微慢性疼痛,容易被忽视。王双建议,可通过骨质疏松危险度自评量表初步评估风险,若风险较高,需及时做骨密度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骨质疏松家族史、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的人群。”

她表示,若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量减少达到2.5个标准差以下,可通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测算10年骨折风险,由医生判断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对于维生素D的监测,建议每年筛查一次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补充。

对骨质疏松患者而言,预防跌倒至关重要。王双教授建议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评估危险因素,关注老人是否服用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以及是否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帕金森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问题;其次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固定地毯和垫子,清除过道杂物,将厕所防水台改为小斜坡,避免尖锐桌角;最后注意穿戴,选择防滑运动鞋,避免穿拖鞋运动,确保鞋带系紧。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综合性工程,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和科学治疗相结合。”王双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重视骨骼健康,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才能有效远离骨质疏松,守护健康生活。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