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让乡音“活”在当下!自贡举行《老自贡方言》新书研讨会

2025-10-30 15:20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文/图

10月29日,“传承方言文化 共话自贡记忆”邹康林先生《老自贡方言》新书研讨会在中国彩灯博物馆举行。30余名来自自贡的语言学专家、地方文化学者、作家等,共赴一场关于“乡音”的温暖聚会,为记忆发声,为传承聚力。
微信图片_20251030150605_968_148.jpg
自贡作为千年盐都,其方言深深烙印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诗、盐场劳动的雄浑号子、市井生活的浓郁烟火气。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生动的方言词汇逐渐被普通话取代,民间谚语、歌谣的传承面临断层风险。

本次研讨会由自贡市文联指导,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乡音是祖辈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是盐场工人号子的回响,是茶馆里盖碗茶碰撞出的生活智慧,更是一座城市从清代盐业鼎盛到现代转型过程中从未褪色的文化基因。”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万玲表示,这场为一本“方言书”举办的研讨会,正是一次对盐都“声音化石”的“抢救性记录”。

在这本“有温度的字典”里,藏着怎样的自贡密码?曾任教于自贡多所中学、深耕自贡本土文化研究40余年的邹康林告诉记者,这本《老自贡方言》是自己跑遍全市老街巷、拜访数百位“老自贡”、查阅近百部文献的心血结晶,书中有歇后语168条、农村庄稼汉谚语76条、民间歌谣643条、自贡方言1155条、民间俗话813条、自贡土话与解读528条,更配有生动例句、语音标注和民俗背景解读,为老自贡的民间智慧建立了翔实的档案。
微信图片_20251030150607_969_148.jpg
“我明年就80岁了,这些年跑遍全市老街巷,拜访了数百位‘老自贡’。”作者邹康林告诉记者,书中许多内容源自田间地头的民间智慧,“比如‘癞蛤蟆打呵害——好大口气’这类歇后语,若不记录,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里。”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方言保护展开深度对话。市档案馆馆长江波指出:“《老自贡方言》的价值不仅属于语言学者,更属于每一个想读懂自贡的人。从‘因盐设市’的繁华到‘移民融合’的滋味,方言是历史的‘活化石’。”

市文联副主席罗昕提出具体建议:“方言是故乡的眼睛,保护需‘活起来’‘传下去’。可通过搭建方言使用场景(如社区活动、校园课程)、加大网络传播(短视频、方言数据库)、创作方言文艺作品等方式,让乡音回归生活。”
这场关于乡音的聚会,不仅是一次学术研讨,更是一场城市与历史的对话——它提醒我们:方言的消失,或许只需一代人;而方言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坚守。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鑫玉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