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邵明亮
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就。“十四五”时期,四川一手抓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标志性的重大项目,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现代水利网、绿色能源网、智慧数字网等基础设施“四张网”。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四川的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30%,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为全省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既挺起了四川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也点亮了川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交通建设挑大梁,四川综合交通线网里程全国第一
天堑变通途、腹地变门户、出行变体验——这是四川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并迈向“蜀道畅”的历史性跨越,也是四川“十四五”期间交通发展的澎湃注脚。
变化背后,是四川交通建设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全省综合交通线网里程达到了44.3万公里、位居全国第1,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具体来看,水路公路网络更密集。公路总里程达到42.5万公里,全国第一,到今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居全国第三。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突破20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铁路“大动脉”更通畅。“十四五”以来,全省铁路投资与在建里程持续领跑全国,今年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7000公里。成昆铁路复线,川青铁路成都至黄胜关段、巴南高铁建成通车,全省铁路已覆盖21个市(州)。
机场“双引擎”更强劲。伴随着天府机场建成投运,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3个双国际机场城市。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跃升至8733.6万人次,连续两年实现“千万级跨越”,稳居全国第三。
城市轨道交通迎来新突破。成都地铁累计运送乘客155亿人次,西南地区首条跨城市的市域(郊)铁路成都至资阳S3线建成投运,地铁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位居全国第四。
五年来,交通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洪波介绍,全省公路水路建设投资在“十四五”第一年即迈上2000亿元台阶,连续五年高位运行,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省铁路和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兼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志介绍,以铁路货运为例,如今四川已实现四向班列全通达——东向,四川开行了连接长三角的“长江班列”,直接绕过三峡船闸“堵点”破解翻坝难题;西向,四川稳定开行“中欧班列”,最快11天就能将“四川造”的液晶显示屏运送到欧洲;南向,四川开行了直达北部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和连接粤港澳的“大湾区精品班列”,泰国榴莲72小时可直达四川;北向,四川开行了连接京津冀的铁路班列,全国经济四大增长极通过班列形成高效串联。
“水能算”建设突飞猛进,今年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
除了“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十四五”以来,四川水利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空前重视,高位推动!”谈起近年来四川水利事业发展,省水利厅副厅长权燕介绍了两个突破和两个提升。
一方面是水利投资总量实现了从千亿级向两千亿级的突破。今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预计将超过700亿元,而“十四五”水利投资总量或将突破2800亿元,是“十三五”总量的2倍。
如此大规模水利建设投资,钱从哪儿来?
“我们的水利投资结构实现了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投入的突破。”权燕介绍,在2800亿元投资中,除了各级财政投入的1507亿元以外,四川筹集了政府专项债484亿元;同时,利用金融信贷资金503亿元;还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306亿元。
在现代水网建设方面,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近日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即将开工;通过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让2200多万农村居民实现“喝好水”,还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能源基础设施是支撑能源生产、传输、储存及分配的核心物质系统。“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是一大“亮点”。
先看电力生产能力。省能源局副局长曾光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电力总装机1.49亿千瓦,今年累计发电量超过4100亿千瓦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省水电装机将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
电力输送能力也不断提升。当前,全省500千伏的骨架网络线路超2.1万公里,可从南极联通到北极,省内电网不断织密建强;同时,四川还与华东、华中、西北、重庆、西藏等电网互联互通,外送能力达到6260万千瓦、省间互济能力提升至540万千瓦,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四川已初步构建起以成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支撑,以雅安等重点地区为拓展,以绵阳、德阳、宜宾、达州、内江、甘孜、阿坝、凉山等地为突破,以各地边缘数据中心为补充的整体发展格局。
“当前,四川以智算为主的算力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综合算力水平居全国前列!”据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二级巡视员陈伟介绍,全省数据中心已建成128个、在建49个、拟建80个;全省已形成集通算、智算、超算等多种算力于一体的供给体系,其中,智算占比从“十四五”初的不到10%,提升至目前的近60%。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