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溪河边的檀木街19号,记录着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八十五载的医学传承故事。1940年医院在日本人的炮火声中孕育,从此,一颗现代医学的火种在这里萌芽,一代代四院医学专家用听诊器和手术刀守护着盐都百姓的健康,持续为“健康自贡”建设谱写动人篇章。

1940年,因日机多次轰炸自贡,市民死伤甚众,自贡市国民政府决定筹建自贡市卫生院。1942年4月10日,自贡市卫生院正式成立。院址在财神庙,即今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檀木林院区,卫生院负责战时药品的管制与发放(行政职能)及医疗救治等事务。
1974年,财神庙这所几易其名的医院,迎来了化茧成蝶,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开诊。2003年,自贡市急救站合并至我院,成立自贡市急救中心。2004年,创建为三甲综合医院。2009年辐射新城区的汇东院区投用。2022年,增挂“自贡市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牌子。2025年南湖总院投入使用,迎来“一院三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八十五载风雨兼程,从一间平房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在时代洪流中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先后获批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川南五地市直升机医疗救援基地。
近年来,医院紧跟国家医改步伐,致力于推动综合医改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治理机制创新破除体制障碍、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激活人才动能、运营管理升级重构效能体系,形成了“制度创新-资源优化-效能跃升”的良性循环,在助力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带动医院CMI值、四级手术占比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连续4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保持A等次。

乘风破浪:在改革开放中“破茧成蝶”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了管理的转型,彰显了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功能实现了从单纯的治病救人到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生命照护的转变。
人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从1974年的200余人,壮大至当前3000余人的规模。医院坚持人才立院战略,推行“双百政策”与“两千万工程”,提供最高100万元的人才引进安家费、最高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并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和1000万元的科研预算经费。在一系列有力政策推动下,近三年已成功引进罗裕、刘欣、郑政隆等14名博士,新入职硕博士达162名。截至目前,医院拥有高中级职称人员132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18人;累计选派800余人赴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其中48人先后赴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地深造。医院建成“王雷专家工作站”和“浙江创面修复与转化应用中心”,柔性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伟、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章仲恒等5名教授担任学科主任,并与东京科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聘请10余名专家担任医工院学术顾问。医院还涌现出一批荣获“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四川省新青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盐都百千万英才”等称号的优秀人才。
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从1974年仅有一座门诊楼、三栋住院楼,发展为如今“一院三区”协同发展格局,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医院配备复合手术室、西门子Force超高端双源CT、西门子领先生命感知MRI、飞利浦高端数字血管机、64排128层螺旋CT、PET/CT、骨科机器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为精准诊疗提供坚实保障。
学科建设实现持续突破。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医院现为四川省消化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四川省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四川省骨科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单位。2024年,皮肤科、内分泌科、小儿外科、神经内科等4个科室DRG排名进入全省前十,10个科室位列全省前二十。
科研创新实现显著提升。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8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计划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承担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统计数据高质量发展揭榜攻关任务2项;共获省、市级科研奖励77项,涵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医学科技奖14项。近年来,医院已累计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文化建设呈现蓬勃气象。自2000年起,医院在卫健系统内率先成立女子鼓乐队,打造独具特色的文艺品牌;同年举办首届医院文化节,并正式发布院徽、院旗与院歌,创办院报《医苑》。2005年,医院提出“文化建院”发展战略,形成“患者至上、医者至尊”的医院核心价值理念,系统构建涵盖使命、愿景、发展理念与管理理念的文化体系。医院积极组建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兴趣小组,通过多样活动展现文化活力。2025年,医院进一步融合盐都文化与健康共同体理念,围绕“盐泉济天下,精诚铸健康”叙事主线,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服务规范与行为准则,在建筑规划、流程设计、服务举措中深入践行“患者至上”价值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文化动力。

坚毅笃行:在服务患者中“日新月异”
翻开医院历史,我们看到了“四院人”服务理念的赓续传承。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灾难面前,四院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正如医院院歌《光荣的四院人》中“让健康露出笑脸,让生命绽放鲜花”中所描述的一样,四院人始终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
翻开医院历史,我们看到了“四院人”服务能力的不断突破。1960年,率先在川南地区开展心脏二尖瓣分离手术;1980、1990年代,开颅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等“生命禁区”难题相继攻克;2000年代,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等微创技术陆续成熟。此后,骨科机器人手术、海扶刀、医疗3D打印等微创手术进一步拓展……一代代四院人用严谨的态度,展现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精神,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
翻开医院历史,我们看到了“四院人”的服务路径不断延伸。1972年,外科医生迟德兴援非;1976年,程天喜、李绍骥、邹明扬作为自贡市第一批援藏医疗队员赴西藏波密县开展巡回医疗……新时期以来,四院人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建设,构建“组团式”帮扶长效机制,高效落实国家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同时,通过学科共建、技术平移、骨干带教等举措,助力医联体医院新建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等,惠及基层群众。
逐梦前行: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全新起航”
2025年10月,南湖总院正式投入使用,翻开了医院发展的崭新一页。医院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融合中筑牢发展根基,在改革中凝聚奋进力量,在发展中开拓创新格局,实现了从单一医疗机构到“医教研管”协同发展的华丽蜕变。如今,医院“一院三区”格局已然成型,将更好服务川南老百姓的健康,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当前,医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新起点,新征程,正当扬帆起航。医院将以党建为纲持续擦亮医院党建品牌,紧紧围绕医疗、教育、科研、管理这四大核心板块,全力驱动,朝着建设让群众满意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奋勇迈进。
未来,医院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机遇, 把医院建成综合医疗能力强、专科专业优、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院区环境美的“川南区域医疗中心”,更好地为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钟小璐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