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曾是永顺村难以根治的“痼疾”。比阔气、讲排场的风气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却又被“面子”裹挟,深陷其中。
为扭转这一局面,永顺村近年来积极探索,组织推选了一批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及村民代表,组建起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迅速制定了《永顺村理事会章程》和详尽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对宴请类别、范围、成本以及随礼金额等都作出了明确约定,旗帜鲜明地向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等陈规陋习“亮红牌”。
规矩能否立得住,关键看执行。永顺村深谙此理,特别强调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头雁效应”。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他们主动做出表率,严格按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标准执行,并带头不办答谢宴、谢师宴、升学宴等非必要酒宴。
这一举动,悄然改变了村里的风气导向。当干部和党员们都简简单单办事,普通村民放下“面子包袱”也就顺理成章。一种“不比排场比文明”的新风尚开始悄然生根。
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换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今年以来,永顺村涉及的10余起婚嫁事宜,均未发现天价彩礼情况,无一例大操大办;处理的20起丧事,均在3天内完成出殡,并全部采用火葬形式。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最有力的证明。
“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变化是真真切切的!感觉村里的人情负担轻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大家的素质自然就提高了。”永顺村党总支书记林载新感触颇深,“规矩立住了,陋习就没了市场。现在大伙儿的文明意识强了,心也更齐了,干事创业都拧成一股绳。”
从被“人情债”压得喘不过气,到如今一身轻松;从纠结于“面子工程”,到追求内心的实实在在。永顺村通过一个小小的红白理事会,不仅为村民们的钱包“减了负”,更为乡村的文明程度“加了分”,走出了一条成本做减法、文明做加法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编辑:王娉婷
责任编辑:钟小璐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