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梨白深处是故乡——自贡“三级代表”共护百年梨香

2025-11-04 15:14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是诗歌中的白雪意境,而是每年春天,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梨花盛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大安区人大常委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人大工作全过程,精心绘就一幅生态画卷:以“法治轨道”勾勒框架,以“创新机制”填充肌理,以“代表作用”拓展路径,形成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参与保护古树的格局。

今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古树花开如雪的盛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诗意的印证——春风不语,千树梨花作答;理念无声,绿水青山回响。
图片1.png
以“法治轨道”勾勒保护框架
春天里,沉睡的大地逐渐苏醒,五彩的花儿逐渐绽放。每到此时,前来三多寨镇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熙攘的人流不仅带来了盎然生气,更将“颜值”转化为了“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汩汩活水。然而,因游客常年频繁进入梨园,部分古梨树出现生长衰弱迹象,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与文旅融合的持续性,亟待寻求平衡支点。

为此,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展开了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古树生长数据与游客活动关联,精准研判生态承载力,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于去年推动出台《大安区三多寨镇古梨树群保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明确每年四至八月、十一月至次年二月为养护禁入期,在全市率先为古树群保护构筑法治根基。

随后,大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专项执法检查,深入三多寨镇古梨树群核心区,察看树体生长情况、查阅树木管护台账、听取基层代表意见,重点检查条例落实、经费保障、技术管护等情况,针对发现的“管护流程不规范、处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形成整改清单,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完善长效保护机制。
图片2.png
以“创新机制”填充保护肌理
三级人大代表以《办法》为抓手,合力破解古树保护的三大难题:资金上,率先将古梨树群保护纳入财政预算,设立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技术上,与高校结对引入专业力量,累计为200株古树“把脉问诊”,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方案;机制上,创新建立“林长+警方+检察长+代表”四方联动机制,实现全天候保护覆盖。

“这片古梨树群是咱们三多寨的根,作为人大代表就得守好这份家底。”不久前,三多寨镇人大代表陈洪一边擦拭古树标牌,一边宣传环保知识。作为人大代表“古树群守护行”第三代表小组的负责人,陈洪和组员每月都会前往认领的“责任片区”,开展巡护、宣传和志愿服务,这项工作已坚持了一年时间。

为破解古梨树群分布散、管护难的问题,大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古树群守护行”行动,建立“代表分片认领”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守护体系。同时,组建由人大代表为主体、志愿者为补充的“梨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古树清洁日”活动,劝导周边商家“经营不越界”,形成人人参与古树保护的良好氛围。
图片3.png
受访方供图
以“代表作用”拓展保护路径
守护古树是根基,活化利用是未来。三级人大代表在筑牢保护屏障的同时,更致力于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让百年梨树群在精心守护中焕发新的生机。

今年3月,在三级人大代表的协调下,三多寨镇成功举办梨花风筝节,推出的“认养一棵古树,收获一箱贡梨”活动持续火热。游客和网友纷纷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认养古树,总计募集社会爱心资金4万余元。据悉,梨花风筝节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带动镇村旅游收入近200万元,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向赋能。

三级人大代表还积极穿针引线,推动农技专家常驻三多寨镇,指导开展土壤酸碱度调节、树洞修补等技术,让数十株濒危古梨树焕发生机。为让古树文化真正“走出去”,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保护古梨树群“七进”活动,将保护知识纳入三多寨中学、小学科普课程,累计开展科普讲座四场,培养“小小护树员”300余名。

通过拓宽保护路径,古树保护正从专业的守护,延伸为全民的传承,一条“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越走越宽。正如三多寨镇党委书记陈楷所说,从“单打独斗”到“三级联动”,从“单纯保护”到“文旅融合”,三多寨镇的实践证明:百年古梨树群保护不能是“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春风年年度,梨香岁岁传。如今的三多寨,古树繁花已不仅是春天的“颜值担当”,更成为绿水青山的“生态地标”。在三级人大代表的持续守护下,一条从“守护一棵树”到“振兴一个镇”的路径愈发清晰——生态保护与人文传承在此交融,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在此共生,一幅“诗与远方”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

编辑:郑皓匀

责任编辑:郑鑫玉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