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即日起推出“四普新发现,文物新坐标”系列报道,将系统梳理并展示全市工作成果,尤其是新发现的321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新发现的文物,宛如散落的历史拼图,正逐步还原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它们并非冰冷的遗迹,而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历史脉搏。透过这组报道,您将目睹自贡如何在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索中,探寻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

市文物普查办公室 自贡融媒记者 钟小璐
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贡井街道建设路284号的自贡长征机床厂旧址,是本次“四普”中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这座建于1965年的工厂,是北京第一机床厂内迁的成果,曾以“建厂快、搬迁快、投资快”的“三快经验”名噪一时。它见证了从三线建设、股份制改革到资产重组的时代变迁,是研究自贡乃至中国工业发展史的“活化石”。


如今,这座占地面积约8793平方米的旧址已活化利用为三线建设博物馆。馆内“空前壮举”“难忘岁月”等五大板块,生动述说着那段火热的奋斗岁月。它不仅保护了工业建筑的肌理,更“唤醒”了内在的精神价值,成为传承“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三线精神”的重要场所。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存见证了各地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与时代特征,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发展足迹。工业遗存如何保护和发挥其独特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城市魅力,成为许多老工业城市面对的共同课题。而怎样利用现有工业遗存为“再造产业自贡、重铸盐都辉煌”提供助力,则是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自贡面临的“加试题”。
值得一提的是,“四普”工作系统性地厘清了工业遗产的家底,为其价值认定和保护提供了专业依据,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从“到此一游”的表象,转向对工业遗存深层技术演进与文化价值的探索。
在“四普”成果的坚实基础上,相关规划与开发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通过创造性规划和保护性开发,自贡正致力于唤醒工业遗存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让工业遗存由内而外地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最终将其打造为“再造产业自贡”的新亮点与“重铸盐都辉煌”的新动力。
在新发现的321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存被系统发掘、记录并激活,成为续写自贡故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渡槽、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以及久大模范制盐厂旧址等工业建筑实现首次集中发现与建档。这些实物资料不仅印证了自贡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地位,更使“千年盐都”的历史脉络得以延伸与丰满。
专家指出,遍布全市的工业遗存,是自贡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记录着火热的生产岁月,承载着劳动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通过“四普”的系统梳理和后续的科学规划,这些工业遗存正从历史的“背景板”走向前台,成为“再造产业自贡、重铸盐都辉煌” 的文化内驱力。
未来,自贡将继续由点到面,深入挖掘工业遗存的多重价值,让这些沉默的巨人不仅在形式上“活”在当下,更在精神上照亮未来,为城市的文化自信与产业升级提供不竭的源泉。
自贡长征机床厂建于1965年,当时建筑面积457亩。
1966年5月,北京第一机床厂800多名职工告别首都北京,内迁自贡;同年6月,第一批五台铣床出厂,标志着自贡机床厂正式建成投产。
1987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自贡市长征机床厂实行股份制,正式改组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992 年,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按股份制规范化运作,1993 年,由国家体改委批准,作为股份制试点企业。
1995 年 11 月,“川长征 A”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1995 年 12 月,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桥堡机床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成都长征—布里奇波特机床有限公司”,开始中外合资尝试。
1998年5月,同托普集团实行资产重组。
2009年,自贡市国投公司收购托普集团下属公司持有的长征机床股权,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
2016年,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司法重整。自贡长征机床厂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工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生产需求,还在西南地区的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研究自贡地区三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
编辑:钟小璐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