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猪肉价格好便宜。”11月7日,消费者王女士在成都一家永辉超市看到,后腿肉、前腿肉跌到10元/斤以下,猪肋排的价格也降至17.9元/斤。
猪肉价格持续下探,猪企的日子不好过。近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头部猪企发布2025年10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三大猪企销量虽然上涨,但销售收入同比均下降。
从销量来看,10月份,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707.6万头,环比增长26.97%,同比增长13.17%;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89.28万头,环比增长17.07%,同比增长45.69%;新希望销售生猪168.51万头,环比增长20.86%,同比增长34.44%。
从销售收入来看,10月份,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收入103.31亿元,同比下降22.28%;温氏股份销售生猪收入50.48亿元,同比下降13.15%;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19.18亿元,同比下降7.83%。
对此,猪企普遍表示,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主要受猪价下行影响。
10月份,三大猪企生猪销售均价均跌破12元/公斤,同比下降三成以上,创下年内新低。其中,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1.55元/公斤,同比下降32.73%;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1.57元/公斤,同比下降34.41%。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1.28元/公斤,同比下降35.06%。
为何猪价“跌跌不休”?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猪价持续走低,主要受生猪产能集中释放、供强需弱等因素影响。
供给端,由于去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企,今年初猪企投苗增加,按照仔猪到肉猪的正常生长过程,近期正是生猪出栏的集中期。“10月,公司生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是受公司前期投苗增加以及外卖仔猪影响。”温氏股份表示。
“去年二季度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到三季度逐步到达高点,按照4个月怀孕加6个月育肥的时间算,现在正到了产能逐步释放的阶段。”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再加上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内生猪疫情防控情况较好,没有像前几年同期那样带来疫情的损失,也客观上提升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行业的供给。
需求端,国庆中秋过后,猪肉消费相对平淡,尚未进入年底的季节性消费旺季,终端消费支撑不足。
为稳定猪价,今年7月以来,国家释放猪业“反内卷”信号,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围绕“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精准发力。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偏高,短期来看猪价将继续处于“磨底阶段”,随着政策执行力度加大,产能去化加速,明年下半年猪价可能有所回升。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