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讲好新时代的“蜀道新歌” 四川省庆祝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主题活动举行

2025-11-07 23:23 川观新闻

0

分享

川观新闻记者 张敏

11月7日,“强四力 走蜀道 看发展”四川省庆祝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主题活动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举行。

100多名来自全省各级媒体的记者代表相聚一堂,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畅谈如何践行“四力”,讲好新时代的“蜀道新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活动现场。张敏 摄

寻古道丈新途

感受蜀道巨变 记录新时代的“蜀道传奇”

古蜀道翠云廊段,古柏苍翠,古道蜿蜒,“强四力 走蜀道 看发展”采访采风活动在这里启动。

当天,记者代表以“徒步+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徒步古蜀道翠云廊段,在徒步中深入挖掘“古蜀道”魅力。

第一次走进翠云廊,雅安市汉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潘凯强被这里的古柏和古道震撼。采访中,他了解到护林员贾少明坚守岗位15年,当好护林员的同时,免费为游客服务,在小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很受感动。

“作为基层媒体人也要长期坚守,将基层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好。”潘凯强说,他将讲好家乡的茶马古道,让古道故事“活”起来,展现古道及沿线城乡面貌、产业形态、群众生活的沧桑巨变,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家乡。

根据安排,此次采访采风活动从2025年11月上旬开始持续到年底。11月10日开始,全省各级新闻单位将组织广大新闻记者沉到基层、深入一线,探访“金牛道”“米仓道”等省内古道遗迹和相关历史文化节点,交通枢纽、物流大通道、智慧交通项目等,以多种形式开展报道,并与“新春走基层”等采访活动有效衔接。同步邀请中央媒体采访报道,推出一批主题契合的精品力作,链接“新蜀道”发展成就,记录新时代的“蜀道传奇”。

此外,全省还将同步组织开展“沿着蜀道看发展”短视频征集活动,以“蜀道”为符号持续激活四川文旅话题、反映四川各方面发展成就。

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蜀道”是承载深厚历史文化的文明脉络,更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典型样本。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沧桑巨变,是新时代四川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组织开展“强四力 走蜀道 看发展”采访采风活动,体现了全省新闻战线践行初心使命、提升履职能力、服务发展大局的主动担当,对于全省新闻战线传承弘扬蜀道文化、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代表以“徒步+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徒步古蜀道翠云廊段,在徒步中深入挖掘“古蜀道”魅力,探访“新蜀道”成就。张敏 摄

谈心得聊体会

从四川出发 讲述当代中国的万千气象

“虽然是一档在四川生根发芽的专栏,但致力于从四川出发,讲述当代中国的万千气象。”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灵感中国部主任邓翔沣分享了新闻专栏《灵感中国 Inspiration》背后的故事。该专栏获得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当天,在深入践行“四力”、行走古蜀道的收获与感悟中,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等奖项获得者代表分享了心得与体会。

“垂类深耕、跨界混编、借船出海。”如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邓翔沣通过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如何用500天,拼出一个一等奖新闻专栏”的做法与经验。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灵感中国部主任邓翔沣分享了新闻专栏《灵感中国 Inspiration》背后的故事。张敏 摄

“从翠云廊的千年古柏,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再到南充的蜀道研究院,我们用一周时间,行程600公里,终于找到了答案:讲故事。”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彩?“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记者司文雪分享了自己参与重大主题报道背后的故事。在报道中,他们将重大主题转化成了4座城市8位亲历者的鲜活故事,讲古柏养护员的手套、考古工作者的毛刷,让时代精神通过生活细节传递,获得全网1.46亿次点击。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记者司文雪分享了自己参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四川篇》的故事。张宇 摄

听完优秀代表的分享,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愉特别有感触。她表示,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她将用笔和镜头,讲好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四川故事。

怎样讲好新时代的蜀道新歌?广元市剑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四川省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一等奖获得者王慧早已有了打算:“蜀道延续千年,蜀道上的故事讲不完,我们将尝试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蜀道故事,把蜀道的保护和传播做得更扎实,让蜀道文化长久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