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金燕
“我是电子科技大学2024届硕士毕业生,一个从成都出发、选择‘反向’奔赴湖南乡村的选调生。”11月8日,在“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成都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怀化市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青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锐的发言,引发不少学子共鸣。
当不少同龄人热衷于谈论“大厂薪资”“一线城市户口”时,这位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却选择走进湖南的田野乡间。运营长者食堂、满山搜寻走失老人……这些看似与专业“不搭边”的基层事务,成了他锤炼本领、践行理想的“必修课”。
从成都高校到湖南乡村,这位“95后”硕士的就业路径,折射出新时代青年与地方发展之间一场真挚的“双向奔赴”。
谈及选择湖南的初心,陈锐的答案既有理想主义的温度,也有现实发展的考量。
是情怀的感召。《觉醒年代》中那群热血青年的身影,让他不断反思当代青年的使命——“把理想种进现实”。
也是现实的触动。家乡道路变宽、新房林立的蜕变,激发了他从“见证者”转变为“建设者”的强烈愿望。对他而言,湖南不仅是诗意山水与红色血脉交织的故土,更是一片能承载青春、安放理想的奋斗热土。
“湖南最打动我的,是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触及的理想生活’。湖南更像一个特别懂你的朋友。”陈锐说,“这里的房价不会让人焦虑,人才政策仿佛在说‘别慌,慢慢来’。”
他描述了一种许多年轻人向往的状态:白天在写字楼做都市精英,晚上转身融入市井烟火;周末搭乘四通八达的高铁,去古村落发呆,或去山顶等一场日出。
“如果你也向往‘诗和远方’,湖南就是你该停下的地方。”陈锐说,在湖南,事业和生活不用二选一,“你可以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同时,不必牺牲生活的温度。”
回到母校,陈锐不仅分享个人经历,更带来湖南引才的“硬核”讯息。
“政策的诚意,真的很实在。”陈锐以怀化国际陆港“港培生计划”为例,说明湖南正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作为一名选调生,陈锐深感自己肩负双重使命:既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真本领;也要借力向前,将一线收获的宝贵经验,用于服务、链接更多来到湖南的青年人才。
今日的湖南,正以深厚的底蕴、青春的活力和实实在在的诚意,向广大青年发出邀请。陈锐期待,更多有志青年能像他一样,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