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周馨钰
近日,自贡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建的“自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围绕自贡市“4+3”重点产业布局,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及通航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这不仅是新增一个校地合作平台,更是自贡立足产业实际,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落子。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鲜光鹏出席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何以难通?症结常在链条断裂、要素分散。自贡创新中心的“新”,在于其彻底打破了传统校地合作“单一对接”模式,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产业孵化”一体化接力式培育科创生态的新范式。
这一模式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链条断裂、要素分散”的痛点,从自贡市“4+3”产业发展需求出发,进行前瞻性项目筛选和全要素培育。自贡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李丰波介绍,中心坚持“外引”和“内育”双轮驱动,采用“中试+孵化+基金+场景+人才”新模式,对遴选出的优质项目实行中试熟化与产业孵化同步规划、政策与要素同步保障;从需求端出发,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应用,旨在打造“市场需求—产品供给—技术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闭环,让成果落地不再“断档”。
在机制创新方面,中心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建立项目“征集-筛选-评审-落地-退出”的全周期管理机制。而在激励方式上,创新实行“基础+绩效+奖励”的梯度支持模式,运营经费与年度考核结果“闭环挂钩”。自贡高新区每年设立2000万元中试专项资金池,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特别优质的项目可一事一议;采用“先投后股”方式,补贴和投资属性各占50%,对成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支持科技创业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自贡高新区还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
在中试项目实施前,经技术、投融、平台等专家组成的决策委员会共同研判,中试期间充分整合团队、社会资本及政府多方资源,项目扶持资金采取拨改投、补投参半的方式,产业化投资属性部分可有序退出,构建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陪跑机制。该区通过“先投后股”与创业团队共担风险,设立了总规模6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投资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线上线下平台联动成为资源汇聚的关键。线上,数字平台“贡创汇”集成技术供需、科技金融等八大服务模块,实现创新资源“一站汇聚、精准匹配”。线下,近期举办的“西交赋能・智聚高新”活动中,10项西安高校与高科技企业项目成果进行路演,20余位专家与50余家自贡本地企业深度对接,多个项目现场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目前,自贡高新区已与10余所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7个;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400家。近三年累计实施重大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超60项,带动新增产值超20亿元。
同时,总投资1.8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的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B区)正全速建设,将与已投用的A区协同,为“创新-中试-产业化”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
随着自贡创新中心的激活,自贡高新区正以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和更完善的机制保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探索不仅助推着自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也为同类地区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