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杨锐 吉方东
如今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常住居民中老人占比颇高。如何让他们获得更多关照、生活得更健康愉快?沿滩区永安镇云龙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行邻里银龄互助等形式,为农村老年群体铺就幸福养老之路。
初冬茶暖,小院重现烟火气
初冬的沿滩,薄雾轻拢山野。一大早,永安镇云龙村11组的郑家彬推开院门,搬了竹椅坐在老黄桷树下,沏上一壶热茶,热气裹着茶香袅袅往上飘。不一会儿,几位老邻居陆续走进这个挂了牌的“银龄互助小院”。他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摆起了龙门阵,从村头张家娃儿在外头挣了钱,到前几天赶场看到的新鲜事,笑声裹着茶香,将寒气都驱散了不少。临近中午,郑家彬起身去灶房张罗午饭,今天轮到他值班。厨房里,铁锅烧得冒烟,菜籽油一倒,“滋啦” 一声香得人直咽口水,麻辣鲜香的仔姜肉丝和清炒红苕尖,香味儿飘得满院都是。不值班的老人也没闲着,你添柴火,我递个碗、他拿双筷,像极了一大家子过年的模样。
这个“银龄互助小院”一共有6户人家,有7名长期在家的老人,最年长的已过八旬,还有两位行动不便。面对子女常不在身边的共同境遇,“抱团过日子” 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选择:从一起买菜、合伙做饭,到提醒吃药、代买物品,甚至是突发情况的紧急帮忙,大家形成了一种“我家帮你,你家帮我”的温暖循环。茶余饭后,聊天、看电视、结伴散步,驱散了独居的孤寂。“我们几家互相都有钥匙,有什么事大家都在一起,”郑家彬摩挲着茶缸边的包浆,语气里满是踏实。这份默契,让小小的院落重现了大家庭的归属感。

集体搭台,专业服务进家门
更让他们感到踏实的是,“银龄互助小院”的日常运作已深度融入村集体经济的养老服务体系。
云龙村有村民340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50多位,老龄化率超25%,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面对挑战,村集体积极探索搭建养老服务平台,自2022年起将公共财产租赁等收益投入养老,结合“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组建14人的家庭养老服务小组,配有护理、社工和保洁等人员,开展助餐、保洁、代购、健康档案等20多项“菜单式”服务,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家庭养老服务实施情况进行抽查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补贴。此外,村里还与永安镇卫生院签订医护协议,对接专业社工和公益组织,定期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服务,形成了“邻里互助为基础、专业服务为支撑、志愿帮扶为补充”的完整闭环。郑家彬老人说:“村上还经常安排人来给我们剪指甲、按摩、量血压那些,好得很。”

守望相助,绘就乡村幸福夕阳红
在云龙村,互助养老遵循自愿原则,鼓励年龄相仿或身体状况允许的老人结对,方式灵活多样:或就近结对,或兴趣相投,或亲友相伴。对无人结对的老人,则由村干部和党员主动关爱,确保不留空白。
目前,全村已打造5个“互助小院”,形成14对帮扶小队,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集体搭台、老人互助、志愿补充”的可持续模式。天气渐寒,但云龙村的老人们心里暖暖的。
在这里,养老不是个体的负重,而是一群人的守望,是一个村庄为村民晚年生活铺就的芬芳之路。
编辑:柯兴
责任编辑:吉方东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