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王雨爽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自贡人,支持家乡是理所当然的。”42岁的郑月是川超自贡主场的 “全勤观众”。从自贡队的首个主场赛事开始,她便从未缺席,赛场的热烈氛围让她深深着迷。“借由川超这个契机,表达了我对自贡城市的热爱。”质朴的话语道出了绿茵场上场外,所有为川超着迷的自贡人的心声。对所有自贡球迷而言,看球不只是90分钟的娱乐,而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与城市同频共振的参与感。
在众多球员中,郑月格外偏爱何睿,欣赏他身上 “不折不挠” 的劲头。她说,因为与何睿同龄,所以也格外被他在赛场上的精神感染。于郑月而言,在看台上和万千同乡一起为球队呐喊,感受着不分你我的团结气场,让她真切体会到 “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更是一座城的精神凝聚。
38岁的杨弘毅,看了三十多年球,他欣赏年轻球员杨航的稳健,也为何睿带伤进球的瞬间热泪盈眶。“自贡的足球氛围一直很好,只是以前缺少高水平的赛事。”他的语气里,有老球迷的洞察,也有家乡人的遗憾。“以前看一场球赛要坐好久的车去成都或者其他城市,这次川超比赛弥补了我小时候的遗憾。” 杨弘毅发自内心的感慨,也道出了川超珍贵之处——将一场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下沉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让竞技体育的热血点燃群众的激情。并且,川超首创“草根准入” 机制,让来自各个行业的普通人走进绿茵场,真正实现 “足球属于人民”。

而除了是一位老球迷,杨弘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川超自贡队应援歌曲《盐都雄风》的作词者。
杨弘毅:“团结一心、坚韧不拔,这就是自贡的精神”。
为家乡而歌,为足球而歌,对杨弘毅这样的老球迷而言,这已经不仅是“在家乡观看一场高水平赛事”这么简单,更是一场难得的“沉浸式参与”足球竞技的人生体验。从整齐的呐喊助威,到场外写歌应援,球迷不再只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本身也成为了川超的风景之一。
38 岁的杨谦和 42 岁的杨维宇是赛场边最温情的 “夫妻档” 球迷。妻子杨谦的看球记忆始于童年,“以前跟着爸爸熬夜看足球”,如今,她身边的观赛伙伴换成了同样热爱足球的丈夫。足球,成了他们之间最默契的语言。

最让夫妻俩记忆犹新的是自贡主场对阵宜宾的那场比赛,“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队员团结一心,努力拼搏,最后反超对手。”丈夫杨维宇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而妻子杨谦则看到了赛场之外的感动:“像我们的礼包,像我们文旅的项目,觉得自贡做得太棒了,为家乡骄傲!” 他们共同期盼,自贡队能在出线后 “越打越好,越走越远”。他们约定,要一路跟随家乡球队,站上决赛的战场。

而在夫妻俩的身旁,一个稚嫩的身影也紧紧相随。8岁的杨谨瑜已跟随父母观看了每一次自贡主场,“全场那么多人一起呐喊欢呼,觉得好震撼” 懵懂的她或许还不懂战术与比分的重量,却真切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我知道他们并非天生就会(踢球的),都是通过了勤学苦练。” 赛场之上,球员们挥汗如雨、永不言弃的模样,在她心中种下了坚持的种子;而上万球迷为家乡的呐喊,为她刻下乡情的印记,这是小球迷最纯粹的感悟,也是自贡足球精神最动人的传承。或许长大后的杨谨瑜会走出自贡,走向五湖四海,但不管在哪里,童年记忆里的家乡和足球会是她一生的精神财富。

编辑:王溢
责任编辑:吉方东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