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一壶春秋润荣州:长嘴铜壶的传承创新与文脉新生

2025-11-13 11:17 荣县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在川南毓秀的荣县,一片茶叶见证着农耕文明的蜕变,一把长嘴壶倾倒出千年的文化甘露。这里不仅是“中国花茶之乡”,更是一方非遗技艺生生不息的热土。

长嘴壶艺:从匠心传承到美育启蒙

在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长嘴壶茶艺以其独特魅力占据重要一席。县级非遗“芙蓉门(长嘴壶)茶艺”代表性传承人邹晓晓,正以其创新理念让这项传统技艺绽放新蕾。

“行茶礼,是心与茶的对话。”在荣县树人小学校的茶艺教室里,邹晓晓轻柔地指导学生行茶礼——双手捧杯如捧初心,举案齐眉间传递敬意;摇香环节,手腕需轻柔转动,让茶叶在温热盖碗中苏醒;请茶礼则需舒展右手,指尖微拢,做出“请”的姿态,如柳丝轻拂水面……

这位从护肤品行业跨界而来的茶文化传播者,深谙“因材施教”的真谛。她独创的“茶具蹲”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记住复杂茶具名称;她设计的“感恩茶”课程,引导学童为父母奉茶并道一声“您辛苦了”,将茶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在公益托管活动中,她带领500余名学生体验从采青、杀青到揉捻、干燥的全流程制茶工艺,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理解“一盏荣县茶的诞生”。

不仅如此,邹晓晓将教学从课堂延伸至社区。在四川绿茗春茶业公司的茶室里,她指导着来自餐饮、零售、美业等不同行业的长嘴壶爱好者“右手握壶柄,左手轻扶壶嘴,马步要稳,转体要柔……”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千百次重复才能达到“人壶合一”的境界。正是这样的坚持,让长嘴壶技艺在民间扎根生长。

铜壶茶艺:从非遗立项到职教创新

与此同时,自贡市级非遗“自贡铜壶茶艺”代表性传承人毛鸿雁,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把壶的传奇。

在荣县大佛景区旁的悠品茶社,几个十几岁的女孩统一身着茶服,专注地跟随毛老师学习铜壶技艺。铜壶比传统长嘴壶更重,初学者需从空壶练起——转身时,腰腹发力带动上肢,壶嘴划出的轨迹要圆润饱满。毛老师示范时的每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充满力量与美感。

在荣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毛鸿雁的教学更为系统化。“注意手腕角度,45度倾斜最佳。”她边纠正学生动作边解释原理。

“眼神要随水流移动,与受茶者要有情感交流。”这种将语言指导、肢体矫正与眼神激励融合的教学法,让职教学子迅速掌握技艺精髓。她的学生多次赴双古中学等地展示教学成果,将铜壶茶艺的种子播撒得更远。

她最珍视的,还有通过“非遗进课堂”将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在自贡六中、二十三中乃至大安特殊教育学校,她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对听障学生,她以夸张口型和手势分解动作;对视障学生,她引导他们通过水流声判断冲泡效果。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让铜壶茶艺真正成为“所有人的艺术”。

非遗新象:从壶器之技到文化之道

两位传承人,两把不同的壶,却承载着相同的文化使命。

邹晓晓记得父辈制茶的匠心,亲眼见证家乡因茶而从贫困村蜕变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我的祖辈们以种茶制茶为生,他们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茶种子。”她开发的“少儿茶艺启蒙”等系列课程已见成效,策划的“茶香入街道”“茶园剧场”旨在服务社区儿童。她培训的30余名茶艺助教,正将茶文化播撒到荣县的每个角落。

毛鸿雁则通过“悠品茶社”搭建起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欢迎同样有长嘴壶茶艺展示爱好的朋友,和我们交流切磋,共同推广长嘴壶茶艺。”她的弟子丁心媛在成都秋季茶博会“第十九届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四川赛区选拔活动中获儿童A组类优秀奖,证明了这种传承的生命力。以此同时,她还在荣县大佛景区推广长嘴壶传统技艺,将让更多游客领略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如今,在荣县“陶茶艺术周”上,在职业教育“三进”活动中,在各类非遗展示现场,长嘴壶与铜壶交相辉映。邹晓晓的“以茶养德”与毛鸿雁的“茶悦心情”,共同构筑起荣县茶文化的多元面貌。

这一把壶,倾注的是荣县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承载的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底气。当茶香随着壶嘴的弧线飘散,当敬茶礼在孩童手中传承,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个县城以文化赋能发展的智慧选择。(张庆麟)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