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实施七载,惠及亿万民众。第十一批集采规则优化升级,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为核心导向,既是前期经验的凝练升华,更是深化医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新规不仅着眼于短期控费,更致力于构建长效、健康、可持续的医药产业生态。
此次集采规则优化体现了系统性治理思维。精准对接临床需求,创新“按厂牌报量”机制,允许医疗机构结合临床习惯与药品疗效申报需求,显著提升报量精准度。同时增设未入围企业“复活”机制,对接受中选价且临床需求迫切的品种予以补位,确保药品供应与临床使用的连续性。此举从源头上破解了“中标即断供”的历史难题,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政策初心。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规范竞争秩序,此次集采设置“锚点价”反“内卷”(取“最低报价”与“入围均价50%”的高值),规避极端低价冲击市场;要求低于锚点价企业提交成本合理性声明,引导企业理性报价。推行关联企业视同“一家”投标规则,并创新“首告从宽”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检举围标行为,破除利益同盟,维护市场公平。
过往集采中,部分品种降幅超90%,虽减轻患者负担,但企业利润空间过度压缩易引发质量与供应风险。新规通过锚点价、成本声明、复活机制等工具,在降价与可持续性间寻求平衡点,为产业留出合理利润空间,推动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平衡“控费”与“保质”的双重目标 。
药品集采新规以系统性思维破解行业积弊,其价值不仅在于当下中选结果的优化,更在于为医药产业长远发展锚定航向。政策落地过程中,需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同心协作,方能将制度设计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书写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