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首次在深秋时节记录到峨眉树蛙抱对产卵的珍贵画面。这一发现为“峨眉树蛙的产卵季节可能较长”的科学推论提供了关键实证,深化了对该珍稀两栖动物生活史的认识。


今年9月27日,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颜宇、王刚等在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意外观测到峨眉树蛙的繁殖行为。随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成于11月7日赴现场进行考察,确认了该观测结果。

“这直接印证了科学家此前的推测。”李成表示,2009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中,研究员费梁和叶昌媛研究员等人记述,在12月份的峨眉山发现峨眉树蛙的蝌蚪,他们据此推测这种树蛙的产卵季节可能较长。2025年9月在黄荆老林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峨眉树蛙的产卵行为,进一步印证了科学家的推论。考察结果表明分布在黄荆老林的峨眉树蛙,其产卵季节分两次,第一次产卵发生在5、6月份,第二次产卵发生在9、10月份。




峨眉树蛙体色艳丽、体态优雅、繁殖行为复杂是两栖动物中的“明星”。此次深秋繁殖记录,不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更凸显了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系关键栖息地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