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西南隅,蒲江——这座被青山环抱的小城却迸发出惊人活力:走进蒲江经开区,德式蓝灰瓦斜顶沿缓坡铺展,红色建筑外墙的深色木格窗嵌着细碎阳光,这片颇具异域风情的土地,正是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核心承载地。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立园满园”行动织就产业网络——龙头企业率先扎根,配套企业紧随而至,多元产业共生共长。支撑这份活力的,正是蒲江高质量发展和差异化、特色化、追赶跨越发展的逻辑——如同大树扎根土壤般,从产业布局到资源整合,一步步筑牢成长的基础。
龙头带配套
托举县域排名“三级跳”

四川金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正是蒲江“围绕龙头建链条”发展逻辑的生动注脚。作为上市公司金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家企业的落户源于一场“跨省协作”的优化升级——金富科技与百岁山母公司景田集团早有集团层面合作,2019年百岁山蒲江基地投产后,每年7.2亿个瓶盖的需求需从广东、湖南跨省调运,不仅物流成本高,还存在供货时效风险。“跟随优质客户的发展步伐,四川金富包装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厂长石守云的话,道出了企业落户的核心动因。2024年5月,金富的5条定制化瓶盖生产线正式投产,首批产品就通过了百岁山的质量验收;2025年上半年跻身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42.7%,利润达468.1万元,还拓展了娃哈哈、农夫山泉等新客户,成为园区“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典型样本。

这样的“配套故事”,在蒲江并不少见:最早落户的博世电动工具引来博盛机械、东洋炭素等配套企业,织密装备制造产业链;百岁山落地后,包装、运输企业接踵而至。
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正以其独特的“田园+科创”范式脱颖而出。在万亩茶园与原生松林间巧妙嵌入商务庭院与科创空间,打造出“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的沉浸式办公环境,成功吸引科大讯飞、格力新能源(国创联能)、中智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磅入驻。同步引入了金苹果教育、华西乡村诊所、成都国际马术中心、国际青少年游学研学基地、木莲庄松林酒店等一大批优质资源,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覆盖的完善配套体系。商务区突破传统产业园区功能边界,成功构建“工作在田园、生活在都市”的理想范式,为县市新城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扎实的根系结出硕果——最新传来的“生长报告”格外亮眼: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运行监测指标排名中,蒲江首次闯入前30强,排名第29位,较2023年的160位、2024年的52位接连实现“三级跳”。不仅如此,2025蒲江前三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84.5亿元,增速7.1%,排全市第三。
“话江来”搭台
刷新项目落地“新速度”
园区筑牢的产业基础,为蒲江发展打下了扎实底子;而要让这份基础持续释放活力,蒲江的答案是:“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在推进技改项目时,最愁厂房适配与审批耗时。没想到‘话江来’上提诉求后,县经科信局组建专班帮改厂房、并联审批,工期缩短了一半!”在2025年上半年的“话江来”政企座谈会上,成都全兴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承超的发言刚落,台下的丝涟公司负责人就频频点头——这家刚入驻蒲江的全球知名床垫品牌企业,也有着同样的“暖心经历”。

打动这家国际龙头企业的,正是不可思议的“蒲江速度”。美国丝涟国际蒲江基地,技改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不仅创造了蒲江项目建设的新纪录,更打破了丝涟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推进速度。“仅用四个月时间建成新的工厂,简直不可思议!”美国丝涟国际总经理戴卓治感慨道,项目推进中,蒲江通过“话江来”座谈会及时响应企业用地规划、审批流程等诉求,各部门联动打通“绿色通道”,让高效服务贯穿项目全周期。通过持续开展的“进解优促”工作,真正实现了企业“办事不求人”。他特别强调:“蒲江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充满信心,我会把在这里的发展故事分享给更多朋友,让更多企业家了解蒲江、选择蒲江。”

为了让服务更精准,蒲江还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工业领域的“27条措施”,最高补贴达2亿元。服务业“四项攻坚”行动,则针对性补上了道路运输、软件信息技术等6大行业缺项,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68.2亿元,同比增长7.3%,排名跃居成都市第五。这些政策与服务相互配合,为发展打通了“养分输送通道”,让企业的每一个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推动产业持续向前。
“两个替代”守好生态本
科技赋能结出丰收果
在产业根基之外,蒲江更将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农业领域,以“两个替代”理念守护生态本底,让科技为农业注入新动能。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便藏着这样的密码。

研究员将淡黄色“天然芸苔素”滴入培养液,显微镜下柑橘根系舒展,屏幕显示“抗逆性提升40%”。这款获美国有机认证的产品,是新朝阳30人博士团队5年攻关的成果。企业每年将15%营收投入研发,摆脱化学肥料依赖,产品远销20多国。“‘两个替代’不是简单减少投入,而是用科技换品质。”研发负责人拿起检测报告,上面显示:使用该技术的猕猴桃,甜度较传统种植提升3-5度。

技术研发的终点是田间地头。蒲江一直在推动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建设体系,2025年,全县已规划建设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103个,其中县级示范基地6个、镇级11个、村级和企业基地86个,形成“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品牌宣传”的攻坚格局。花田农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2013年创办农场就锚定有机方向,如今靠科技把‘两个替代’落到了实处。”正在田间指导工人的杨欣拨开柑橘树下的苕子草,露出松软的黑土:“连续十多年用羊粪、菜籽饼施肥并配合绿肥轮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传统果园高1.2个百分点,数据实打实。”他指着田间的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介绍:“使用这些物理防控措施,在这片果园诱杀害虫的效果达90%左右,同时还保护了生态链,去年给北上广深高端社群供货的果品也实现273项农残零检出,直接签下战略直供协议。”

从龙头企业的技术攻关到生态农场的种植实践,再到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两个替代“零农残”基地绿色农业体系构建,蒲江正以“生态+科创”的双轮驱动,让“两个替代”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农业这棵“老树”长出“新枝丫”,既守好了“绿水青山”,又结出了“金山银山”。
电商带火“蒲江味”
山水绘就“共富图”
当科技让蒲江农产品提质,电商与文旅则让“蒲江味”和“蒲江景”走出去,成为带动共富的新引擎。
“家人们看过来!刚摘的蒲江猕猴桃,果肉细腻多汁。”蒲江县的猕猴桃果园里,农村电商指导员对着手机直播,镜头里果农忙着采摘,身后的冷链车随时待命。在由成都市商务局主办的“蓉品出川·云购天府”活动中,蒲江依托29名农村电商指导员“传帮带”,累计开播40余场,不仅让猕猴桃、丑柑、雀舌茶等地理标志产品直达消费者手中,更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蒲江生鲜”成了网购平台上的“抢手货”。

▲ 兰小敏/摄
这样的“电商热度”,与蒲江打造的“万果博览荟”密不可分。总投资35亿元的天府果荟产业园核心区已封顶,2025年上半年的果交会上,50多项合作协议签约,订购总价达1.24亿元。“以前卖水果靠批发商上门收,现在通过直播带货,一斤猕猴桃能多卖2块钱。”成佳镇的李姐笑着说,她的民宿不仅提供住宿,还帮周边农户卖水果,上半年仅电商收入就占了总营收的40%。

▲尹枭鸿/摄
电商带火了“蒲江味”,长秋山的生态风光则让“蒲江景”成为文旅新标杆:清晨的山林裹着晨雾,香樟新叶垂落,蕨类从石板缝探出头,山雀掠过林间。雾气散尽后,徒步者沿4.2公里赛道攀登,尽情挥洒着汗水。长秋山森林公园最是热闹——这里是成都可同框观赏贡嘎山与幺妹峰的点位,2025年国庆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9.6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6万人次。“特意从青羊区开车前来,之前刷到视频就想拍‘雪山配果林’,今天运气好,贡嘎山看得特别清楚!”举着相机调整参数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笑着说,“准备把照片发朋友圈,让朋友也来感受下蒲江的生态。”2025年1-10月,蒲江累计接待游客1267.97万人,同比增长10.70%。实现旅游收入107.25亿元,同比增长10.59%。
从电商直播间的“蒲江生鲜”,到长秋山的徒步人群,蒲江正用“农旅文体商融合”的思路,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让“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的符号深入人心。

冬日的蒲江,经开区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新朝阳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不停的调试试剂;长秋山上笑声与鸟鸣交织……
如今的蒲江,以园区为“根”筑牢底盘,以政策为“干”输送养分,以科创为“枝”延伸空间,以生态为“叶”点缀共富。未来,这棵“树”还将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最终挂满“经济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硕果,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蒲江新篇章。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