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富顺县福善镇的田间阡陌之间,一场关乎蔬菜产业的“绿色革命”正悄然铺展。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桎梏被一一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幅以科技智慧为笔、以多元品种为墨、以产销融合为韵的现代蔬菜产业新图景。在这里,乡村振兴的密码藏进每一寸土地,村民们用精耕细作的坚守,让每一片菜叶都凝结起更高的价值,蹚出了一条“小面积、高效益”的产业兴农之路。
辛香香葱成“致富草” 订单种植解民忧
在福善镇月形村的香葱种植基地里,一垄垄翠绿的香葱整齐排列,鲜嫩的葱叶带着沁人的辛香。这片20亩的香葱田,是月形村集体经济的“希望田”,更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期盼。

为破解传统农业“产销脱节、价格波动”的痛点,月形村主动出击,与西南食品集团签订收购协议,采用“企业订单+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从葱种选择到田间管理,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确保香葱品质符合收购标准;成熟采收后,企业按协议价上门收购,彻底打消了村民“种得出、卖不掉、价不高”的顾虑。如今,这一垄垄香葱已成为村民手中的“致富草”,让村集体经济在稳定发展中实现增收。
一亩地“四季常绿” 精耕细作提效益
“以前种庄稼,一亩地就种一种蔬菜,忙半年歇半年,收入还不稳定。现在不一样了,这一亩地全年都有收成,收益比以前高多了!”石平村村民李平指着自家的蔬菜地介绍道。在这片仅1亩的土地上,辣椒、莲花白、小白菜、棒菜等多种蔬菜错落生长,呈现出“四季常绿、层层叠叠”的热闹景象。

这一景象的背后,是“高矮搭配、轮作间种”技术的支撑。石平村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周期、株型高度和生长习性,科学规划种植布局,最大限度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据了解,采用该模式后,亩均收益较传统单一种植提升30%,土地利用率更是提高35%,真正实现单位面积产值最大化。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月形村,村里一亩红薯地上的茎叶——苕尖,成了备受市场青睐的“叶界新宠”,更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月形村精准捕捉市场商机,试种1亩苕尖并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苕尖产量和品质。
“按市场均价3元/斤计算,扣除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后,每亩净收益可达1.2万元。”福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不起眼的“小作物”,用实实在在的收益证明了“小面积、高产出”,为现代农业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从香葱到多品种蔬菜,再到“网红”苕尖,福善镇以“小切口”做好“大产业”文章,用科技赋能农业,用创新激活潜力,让传统乡村在阡陌间的“绿色革命”中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许丹丹)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