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从汶川地震幸存者到首席记者

2025-11-14 19:44 中国记协

0

分享

沈倩,1988年10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任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4年来,她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多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多次获得省级新闻奖项,荣获“绵阳市巾帼奋斗女能人”“北川首批文旅菁英”称号。

沈倩向中国记协“新锐记者说”栏目来稿《我的名字,是“北川”》,分享从业经历与感悟。

(一)

我叫沈倩,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

十七年前的5月12日,我是北川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那一天,我从废墟中被救出,眼前不是黑板与课桌,而是漫天尘土与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家乡,那座藏在群山间的羌寨小城,被瞬间打破平静。而我,是那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之一。

同年,我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并在毕业后返回家乡,成为一名记者。

图片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沈倩在北川巴拿恰商业街报道羌乡群众与八方游客热闹过新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在更大的城市?我说,我的根在北川,我的光也来自那片土地。是八方伸来的援手,是国家的托举,是无数素不相识的人,用爱把我从绝望中托起。北川中学,由全球华侨华人捐建的“侨爱工程”重建;山东的对口援建,让一座宜居的新城拔地而起,每一块砖都刻着“不放弃”。我重拾课本,也立下誓言:我要回来,用笔和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故事。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北川石椅村的干部群众,那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更大成绩”的嘱托,如春风般吹过山梁,吹进每个人的心田。

那一刻,我手握话筒微微发颤——那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而是一场家与国的对话,是人民领袖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最深情的牵挂。

(二)

在基层融媒体中心工作的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最鲜活的新闻永远在泥土里。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听见时代最真实的脉搏。

新县城从杂草丛生的平地上拔地而起,羌风羌韵与现代城市交融共生;北川永昌机场取得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让“天堑变通途”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作为记者,能亲身见证并记录这片土地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程,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千钧。

图片
2023年10月23日,沈倩在庆祝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彩排现场。

2024年,我作为北川001号乘客,坐上了川渝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飞机起飞那一刻,我望向窗外,激动又兴奋。这不只是小县城的“低空通航”,更是我们北川人梦想的升空。

我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对我来说,它不是简单的短视频,而是一次深度报道的开始——我随后跟进采访了通航产业园、飞行员培训基地、低空旅游规划,制作系列专题。我相信,真相、深度和温度是新闻的生命。

我的文章《中国道路中国梦:在北川传递希望和梦想》被《人民日报》采用。文章以亲历者视角,讲述了新北川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振兴与精神家园重塑上的探索,呈现北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人细节。

(三)

何为记者?于我,就是那个愿蹲下身子、贴近泥土的人。

我的镜头对准过救灾一线的消防员,也记录过石椅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耀时刻;我写过老人回忆地震时的悲恸,也记录过孩子在新校园里朗读课文的朝气。在每一次俯身与倾听中,我更加懂得记者的价值、传承的意义。

九三阅兵,我报道过一位“受阅走过天安门”的北川男孩。他也曾是地震中被救的孩子,用17年奔赴军营,只因那句:“我长大了要当军人,开战斗机保家卫国。”那一刻,我满心触动。因为我们这一代,不是“幸存者”,而是“传承者”——传承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传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伟力,传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记录时代的同时,我们也尝试成为改变的一部分。去年起,单位探索“记者+助农直播”模式,为北川的高山苔子茶、羌家腊肉、有机蓝莓等农文旅产品带货。这不是简单的销售,而是一次连接城乡的尝试——让大山的味道走出深谷,让乡亲们的辛勤劳作被看见。

直播中,我不但介绍产品,而且传递产品背后的羌寨故事、农人坚守与生态智慧。我期待,镜头不仅能带货,更能带路——带出一条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途,也带出一条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新路。这是我在记者职责之外,对家乡最朴素的反哺,也是对“民族大爱”最具体的回应。

图片
2024年5月16日,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走进青岛,沈倩为青岛媒体青年朋友们分享交流绵阳文化故事。

为什么选择当记者?

因为我知道,我曾被光找到,所以我也想成为光。因为我曾被故事拯救,所以我也想讲好故事。

在北川,每一块重建的砖瓦,每一架起飞的飞机,每一条贯通的高速,都是中国故事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

而我,愿做这个故事的记录者,用一生去讲述——关于重生,关于希望,关于一个民族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也重建信仰。

图片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