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茵场上的激烈角逐,正悄然成为连接四川多地文旅资源的新纽带。
●“川超”作为四川省内规模最大的业余足球赛事,已成为连接全省各市州的体育盛事。
●10月12日晚,2025/2026赛季川超联赛川西赛区第四轮“榜首之争”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落幕,凉山好医生队客场以2:1战胜乐山味道非常队,在客场拿下关键三分并登顶赛区榜首。
●11月2日晚,凉山好医生队再传捷报,客场2:0击败眉山射天狼队,凭借5胜1平积16分、净胜球17颗的强势战绩,提前锁定小组出线资格。
●11月15日,凉山好医生队的红色战旗将再度在凉山民族体育馆升起,这场主场迎战乐山味道非常队的赛事还未开始,已经点燃两地球迷的热情,也点亮了两座城市的文旅名片。“跟着赛事去旅游”——本期《凉山日报》文旅周刊就带您走进凉山与乐山的“川超”燃情之旅。
山川对话
从三江佛国到高原秘境
“川超”的客场征程,本就是一场穿越川蜀山水的文化之旅。乐山与凉山,虽一南一北,却各自珍藏着世界级的自然与人文瑰宝,在时光长河中诉说着不同的精彩。
乐山的魅力,藏在“山、水、城、佛”的和谐共生里。凌云山下,71米高的乐山大佛临江而坐,见证着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的壮阔。唐代海通法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慈悲坚守,让这座千年大佛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刻坐佛,乘船远眺时,“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震撼直击心灵。不远处的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秀甲天下”名不虚传。金顶之上,云海翻涌间佛光乍现,晨钟暮鼓与山间灵猴相映成趣,李白笔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意,至今仍在山间流转。而东风堰的潺潺流水,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让青衣江安澜惠民,延续着“郡土嘉美”的古老馈赠。

如果说乐山的遗产带着人文积淀的厚重,凉山的秘境则充满高原的辽阔与苍茫。会理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钟鼓楼矗立城中,见证着这座古城曾作为“川滇锁钥”的繁华过往。游客穿行在古城街巷,既能品尝到会理羊肉粉的鲜香,又能在老茶馆里感受慢时光的惬意。普格县的螺髻・九十九里,除了闻名遐迩的温泉瀑布,更藏着原始森林的静谧与神秘,徒步其间,古木参天,溪流潺潺,珍稀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展现着高原生态的蓬勃生机。冕宁的灵山寺,坐落在灵山半山腰,寺庙依山而建,殿宇恢宏,与周围的森林、溪流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信徒与游客前来祈福观光。
从乐山“三江汇流大佛坐镇”的磅礴,到凉山“古城古寺山林相依”的静谧,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让观赛间隙的景点探秘成为球迷的必选项。

风味碰撞
百菜百味遇上山野豪情
足球的热血需要美食来慰藉。乐山与凉山的餐桌,如赛场般各具特色,前者以百菜百味的精细征服味蕾,后者用高山馈赠的质朴打动人心,共同演绎着川菜的多元魅力。
乐山的美食江湖,早已写就“食在四川,味在乐山”的传奇。张公桥美食街上,钵钵鸡的签串在红油中浸润,麻辣鲜香顺着竹签漫延,鸡肉的嫩滑与素菜的爽口完美融合,一口下去便是地道的嘉州滋味。刚出锅的甜皮鸭,表皮挂着琥珀色的糖浆,咬下时酥脆的声响与鸭肉的鲜嫩形成奇妙共鸣,这道由传统卤鸭改良而来的美味,早已成为乐山的味觉名片。而藏着家国情怀的跷脚牛肉更不可错过,抗战时期罗老中医用中草药炖煮的牛杂汤,如今依然在街头巷尾飘香,一碗热汤下肚,暖意便顺着肠胃漫延全身。此外,加了蒸肥肠或酥肉的特色豆腐脑、外脆里嫩的狼牙土豆、柔滑细嫩的峨眉鳝丝,每一样小吃都在诉说着乐山“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传统。

凉山的餐桌,则洋溢着高原的豪迈与纯粹。坨坨肉堪称肉食爱好者的终极梦想,高山乌金猪的肉块仅用盐和花椒煮熟,蘸上特制辣椒面,瘦肉嚼劲十足,肥肉晶莹不腻,大口吃肉的快乐诠释着彝乡风情。乌洋芋带着高山的馈赠,表皮与果肉皆呈紫色,蒸食时的软糯香甜或烙成饼后的焦香,都让人难忘。岩鹰鸡纤维细腻,无论清炖还是爆炒都鲜味十足,搭配一杯当地酿造的燕麦酒,谷物的醇香与鸡肉的鲜美相得益彰。雷波马湖莼菜则是另一番滋味,滑嫩的口感在高汤中舒展,尽显“水中珍品”的特质,而当地的脐橙与绿茶,更让这场舌尖之旅多了几分清甜余韵。
赛场内外,美食成为连接两地球迷的纽带。乐山球迷带着甜皮鸭赴凉山客场,凉山球迷则用坨坨肉招待远方来客,味觉的碰撞让对手变朋友,也让“川超”的烟火气愈发浓厚。
文脉交融
千年积淀与红色传承
除了山水与美食,乐山与凉山的文脉传承,更让这场双城之旅充满深度。从古代文人的吟诗作赋到现代的文化坚守,两地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四川的文化底蕴。
乐山的文脉,在千年时光中不断积淀。唐代诗人岑参主政嘉州时,写下“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的诗句,赞叹凌云寺的高远;陆游在嘉州任上,以“嘉州喜雨”记录民生疾苦,展现文人风骨。明代“嘉定四谏”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的气节,成为乐山人的精神标识;现代文豪郭沫若以如椽巨笔书写时代风云,为家乡增添了文化光彩。如今,沐川草龙在锣鼓声中蜿蜒翻飞,一舞一姿间尽显非遗技艺的精妙;夹江年画作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在匠人笔下精描细绘,流淌着千年的文化回响;峨眉武术一招一式间,承载着古老而精深的巴蜀文化,让“仁者乐山”的理念代代相传。

凉山的文脉,则藏在历史瞬间与民间巧思里。1935年“彝海结盟”的故事,不仅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篇章,更让“民族团结”成为凉山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如今彝海湖畔的结盟纪念碑前,常有游客驻足聆听这段红色佳话,红色记忆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而在日常生活里,凉山人的智慧更显灵动:盐源民间的“晒盐技艺”延续千年,匠人凭借阳光与风力将盐水凝结成晶莹盐粒,每一粒都藏着高原与自然相处的密码;布拖彝族的“银饰锻造”堪称指尖艺术,匠人用锤子与刻刀将银块打造成花鸟、图腾等纹样,银饰上的纹路不仅是装饰,更记录着彝族的迁徙历史与生活信仰。此外,会理古城的“婚俗礼仪”、宁南的“民间花灯戏”,在热闹的仪式与唱腔中,延续着凉山多民族交融的生活烟火,让文化在日常里生根发芽。
当“川超”场哨声响起,乐山的佛影与凉山的星光依然在夜色中交相辉映。这场跨越南北的“双城之约”,早已超越了足球胜负的意义——它是三江汇流的豪迈与高原湖泊的静谧相拥,是钵钵鸡的麻辣与坨坨肉的醇香碰撞,更是千年文脉与非遗匠心的隔空对话。

从彝海结盟的红色记忆到古城街巷的烟火日常,从峨眉金顶的佛光到盐源晒盐的晶莹,川超联赛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四川南北的山水、美食与文化紧紧相连。在这里,对手成了朋友,陌生化为熟悉,每一位球迷与游客都在这场旅行中读懂了四川的多元与包容。
而这,或许就是体育与文旅交融的真正魅力——当足球的激情点燃文化的火种,当跨越千里的奔赴遇见心底的热爱,乐山与凉山的故事,早已在川蜀大地上写下了最动人的篇章,也正等待着更多人来续写新的精彩。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