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新华调查丨警惕“大厂离职”背后的引流套路

2025-11-14 23:20 新华网

0

分享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警惕“大厂离职”背后的引流套路

新华社记者兰天鸣、张玉洁、张晓洁

“25岁的我勇敢从大厂离职”“37岁,年薪百万,我却从互联网大厂离职”“从大厂裸辞两年的我,如今过得怎么样”……近期,“大厂离职”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但与此同时,有人虚构大厂前员工、高管身份,通过“蹭大厂流量”提供名不副实的服务,以求实现商业牟利。

“大厂离职”帖如何成为引流新剧本?背后有哪些套路值得警惕?

“大厂光环”成引流新“密码”?

“本人是高级程序员,研究生毕业,担任字节跳动数据分析师主管,从事数据分析工作8年,五险一金齐全,享有双休,月薪‘4万+’。因要回归家庭选择辞职”……

去年11月,林先生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一则帖子,画面中一名女性站在显示企业名称的背景墙前。发帖人同时在笔记置顶评论中自称大厂离职员工,以“招收学员学习计算机技能”和“免费”为噱头吸引网民留言。

林先生留言后,被引导加入一个微信群。群内有专人向其提供编程教学服务,培训总费用为7880元。林先生付费后发现,课程界面显示已有67人订阅。“但学习完才发现,被所谓的大厂光环骗了,课程和大厂毫无关联,就是普通的编程教学。”他说。

发现相关情况后,涉事教育公司被诉至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法院认为,被告行为在客观上欺骗、误导消费者,易对相关公众造成认知偏差,增加了公众选择服务提供者时的决策成本,同时抢夺了同行业其他经营者的公平交易机会,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了经营者与相关公众的合法权益,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今年7月,法院判决被告在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因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万元。

抖音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虚构公司前员工身份对外引流获利的情况屡见不鲜。近期,又有人以公司高管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大量注册账号引流,对外开展培训并收取高额费用。“经内部核实,此人连公司试用期都未通过,却对外声称是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我们去年通过多种方式对外辟谣冒充骑手和前员工的事件超过100起。”一家外卖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部分人冒充骑手在互联网上直播,虚构孩子重病、生活困顿等情节进行“网络乞讨”,并求打赏;还有人曾是公司普通员工,却虚构高管身份,自称参与过公司重大决策、爆料“大厂内幕”等,对外发表诋毁公司的言论。

揭秘背后灰色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上,售卖大公司离职证明、盗用大厂离职者身份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专门代办离职证明,几千例客户均成功入职。”社交媒体上一名用户向记者表示,可提供“代办”大厂离职证明的服务,价格为500元。其拥有专门模板,可提供电子版离职证明,彩色打印后“与实际加盖公章的效果一致”。

凭借从网络下载或伪造的图片,也可以轻松虚构身份、复刻账号和离职帖。

曾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过的刘女士表示,自己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前公司的工牌照片。“后来我发现一个名为‘产品简历指导’的用户,公开盗用我的个人履历和工牌照片,自称‘产品专家’,提供产品经理付费咨询服务。我向平台举报后,对方才删除了盗用照片的帖子。”她说。

曾在某大型科技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去年起他接到朋友提醒,有人盗用其个人图片和视频,虚构“大公司前程序员”身份售卖编程课,还自称“八年技术总监、大厂离职、月薪8.6万元”“要将技术传承下去,想带几个徒弟”。

“起初我友善地私信对方停止盗图,结果被对方拉黑。现在举报也收效甚微,盗用身份的人不断更换账号,还跨平台‘作案’。我只能希望更多人看到后帮我举报。”王先生无奈地说。

多名大型互联网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大厂离职”赛道已经成为一些自媒体变现的流量密码。这些账号看似以个人身份在分享职业经历,实则隐藏多元变现“生意经”,且乱象丛生。

与此同时,核实虚假身份信息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精力,调查取证流程繁琐。即便向平台投诉成功封号,对方也往往通过“换号”规避,导致治理反复、成本叠加。多数虚假言论也难以通过法律实现有效追责,维权效果与投入不成正比。

压实审核责任,强化隐私保护

多名受访人士表示,整治“流量欺骗”行为,需进一步压实各平台审核责任,强化员工隐私保护,提升法律惩处精准度,形成“企业主动、平台主责、社会共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姜俊禄认为,社交平台之间应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用户发布的职业身份内容进行监测分析,如建立虚假身份识别模型等。针对用户盗图问题,平台应对重复发布内容进行公开智能标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企业可完善员工个人信息档案的存储、保管机制。例如,可要求在职或即将离职的员工妥善保护个人和公司信息,在互联网发布涉及工作的照片、工牌、离职证明等内容时,进行模糊处理或匿名化处理,防止被别有用心者盗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马栏山人民法庭(马栏山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吴宏建议,司法机关应持续强化法律适用,通过典型案件裁判明确法律边界。同时,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作配合,通过司法建议、典型案例发布等方式,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诚信友善的网络环境。

李长安说,求职者也需擦亮双眼、保持警惕,对大厂背景、高薪承诺等光鲜包装,可通过企业官网、官方招聘渠道交叉核实身份真实性,不轻信未写入合同的口头承诺,优先考虑专业培训机构、正规实习渠道,避免陷入骗局。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