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的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虽褪去了八月稻浪翻滚的盛景,田垄间的泽泻却长势喜人。“八月稻谷归仓,十一月泽泻登场,来年一月收完药材接种水稻,土地不‘放假’,腰包才能更鼓。”种植大户郭长春蹲在田边轻抚幼苗,话语里满是丰收的底气。如今在观山镇,这种“稻-虾-药”综合种养模式已遍地开花,让“千斤粮、万元钱”从愿景变成了现实。
升级基础设施,让农田稳产更省心

“以前田块小、路难走,收稻全靠人背肩扛,遇着旱涝更是白忙活。现在机耕道通到田埂边,灌溉水顺着沟渠流到地头,810亩水稻95%都能机械化收割,省了不少力。”谈及赖河坝农业园区的变化,郭长春打开了话匣子。
郭长春口中的变化,源于观山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近年来,该镇整合各类资金8000多万元,按“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原则,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余亩,配套村道12.6公里、机耕道7.4公里、灌排沟渠11.5公里,让昔日“零碎田”变身“宜机田”。同时,通过田块归并、宜渔改造等工程,园区划分出15000余亩水稻区、6000亩小龙虾养殖区和1200余亩泽泻种植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为“一水三用”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赖河坝现代农业园区内水稻机械化生产覆盖率已达87%,为规模化种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添力种养,效益翻番不是梦

郭长春的超高产示范田,今年经测产亩产达到792公斤,再生稻实测亩产391.5公斤。“这都是选对品种、用对技术的功劳。”他介绍道。
高产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观山镇主动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华浙优210”等抗性好、产量高的优势品种。在此基础上,推广“春季水稻+夏季小龙虾+秋季再生稻+冬季泽泻”的综合种养模式,让耕地四季都能产生效益。
“稻虾循环赚一笔,稻药轮作再添利。”赖河坝粮油园区水稻亩产稳定在1300斤以上,亩收入约1500元;小龙虾亩产超200斤,亩收入6000余元;泽泻烘干亩产超450斤,亩收入4000余元,一亩地综合产值突破1.1万元,是传统种植收益的5倍多。科技与模式的双重创新,让农业生产的“含金量”持续提升。
绑定农户利益,共富路上齐步走

新模式的成功,最终是要让农户得到实惠。为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观山镇采取“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培育出1个经济联合体、2个市级龙头企业、17个专合社和221个家庭农场,带动85%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在本地种养基地干活,不用出远门,一年能挣两万多块。”正在泽泻田里除草的村民徐伟笑着说。“除了务工挣钱,他们还可以通过“订单+保底+溢价”“订单+保底+二次返利”等方式,增加自身收入,本地农户户均收入达2.7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2%。”观山镇农业中心主任李晓兵说。
从基础设施升级到科技赋能增效,再到联农带农共富,观山镇以“稻-虾-药”模式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粮丰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如今,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正不断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李健学)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