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能染出这么好看的手帕,还带着茶香!”11月13日,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内,来牟镇学校七年级一班学生邹雨杰高高举起刚完成的茶染手帕,脸上满是雀跃,兴奋地向身边同学展示这份“非遗成果”。当天,趁着首个秋假,该校学子走出教室,走进茶园与非遗工坊,开启了一场“茶韵非遗+茶园实践”的田园学习之旅。

此次研学活动依托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精心打造的研学套餐,将非遗技艺与田园实践深度融合,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堂生动的户外实践课。
“这染料没有化学添加,安全,又有来牟茶叶的清香。”在“茶染美学课”上,讲师邹炙林先拿出用本地茶叶熬制好的茶褐色染料,向同学们介绍。随后,他详细演示了扎结、浸染、固色的全流程。同学们听得认真,在扎染工作坊里忙得不亦乐乎——选纯棉手帕、定图案样式、学扎结技巧,认真尝试“捆扎法”“夹染法”等基础技法。“染的时候要泡够时间,颜色才均匀,另外注意别把染料沾到衣服上哦!”邹炙林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耐心地挨个指导。当大家拆开棉线,看着白布上浮现出独一无二的自然纹路,还带着淡淡的茶香,都忍不住互相炫耀:“我的比你的好看!”“我要把这个包染完后送给妈妈”。

来到茶园,孩子们更是按捺不住好奇,争先恐后地领取小竹篓。在茶农的示范下,他们学着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芽头,轻轻一提完成采摘,认真练习指腹提采的技巧。“原来采一斤茶叶要这么久,茶农伯伯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动作,也太辛苦了!”周凯恩一边擦了擦手心的汗,一边对着小竹篓里寥寥几片茶叶感慨道,“秋假研学不仅让身心得到了放松,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懂得了每一片茶叶都来之不易。”

活动现场,茶染作品展示墙前也围满了学生。大家踮着脚尖观赏成品,七嘴八舌地交流创作时的小窍门和趣事,在观赏与分享中进一步感受非遗扎染的独特魅力。据悉,此次秋假研学活动将课堂搬到田园与工坊,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非遗、体验农耕乐趣,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张倩 宋红斌)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