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走进荣县长山镇、鼎新镇等地,昔日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景象正悄然改变。村间小道干净整洁,农户屋后新建的一座座三格式污水处理池与人工湿地,成为了点缀在田园间的别致景观,悄然提升着乡村的“颜值”与“气质”。
“在我们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受到了村民的欢迎。通过修建这些处理设施,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污水直排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房前屋后的环境清爽多了。”长山镇正江村党支部副书记阙玉莲介绍。这些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设计科学,在功能完备的同时,池顶还进行了复耕复绿,实现了去污与添绿的双重功效。
这一系列变化,源于荣县正在全力推进的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宜居水平,荣县生态环境局积极向上争取省级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对长山、鼎新等6个镇7个行政村的563户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治理。
攻坚克难,工程进度超预期
据了解,该项目自启动以来,面对今年降雨偏多、施工点交通不便且零散分布等诸多挑战,项目参建各方齐心协力,充分利用降雨间歇的宝贵窗口期,见缝插针地抢抓工期,全力保障项目进度。
“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3个镇、4个行政村的治理任务,总体施工进度已达到约80%,”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这个进度,我们有信心在12月份全面完成今年的治理任务。”
建管并重,确保长效运行
在鼎新镇等已完工的区域,治理成效已然显现。生活污水经过三格式污水处理池或人工湿地等设施的净化,大大减少了直排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洗碗、洗衣的水都是随便倒,现在统一收集处理,蚊子苍蝇都少了,住着确实更舒心。”一位已用上污水处理设施的村民满意地说。
治理不易,管护更难。为确保治污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荣县生态环境局与项目所在村委会已建立起后续运维管护机制,明确责任,定期巡查、维护,致力于实现“建成一个、管好一个、见效一个”的目标。
荣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民生、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始终坚持实效导向,坚决杜绝顶着‘民生帽子’干着‘花瓶项目’的‘新形象工程’。我们将以‘千村示范工程’为抓手,不断探索优化治理模式与技术路径,同时强化长效管护,让清澈的活水环绕乡村,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支撑,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随着年底的临近,荣县“千村示范工程”即将全面收官,一幅水清、村美、人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荣州大地上徐徐展开。(周强)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