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阳市乐至县天池街道刘痣垭村村民向“资观监督”栏目组反映,他们村的通村道路与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出口相距仅二十多米,村民从城区返回村里时,要在此路段逆行一段距离,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近日,记者来到现场走访。

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红框内为刘痣垭村的通村道路出入口)。
现场直击:
车辆逆行险象生
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设有3个入口、6个出口,出口道路收窄后衔接双向四车道的文峰大道,村民所说的通村道路位于收费站出口右侧。记者看到,多辆汽车在收费站入口附近减速,打左转向灯,趁下高速车流稍缓,便见缝插针快速转入这条道路;不少三轮车、电动车和行人则沿文峰大道逆向而来,在下高速的车流中穿行,险象环生。

机动车逆行驶入村道。
“危险哦,我们都有点害怕。没得法噻,要是下面修条路,不走高速公路就好了。”村民张婆婆向记者说,每逢节假日,这里的车流量就非常大,出村的这段路坡度也不小,就算一直按喇叭提醒来车,效果也很有限,她家里人之前还差点在这儿出车祸,现在想想都后怕。
“原来只能行人通行,现在好多车子都可以逆行过来,感觉还是比较危险。”

刘痣垭村。
记者体验:
安全便捷难兼顾
这条道路路面宽度约五米,从入口进入便是一段长下坡,记者步行两分钟便可抵达刘痣垭村一组。
记者随后通过导航软件搜索“刘痣垭村村民委员会”,推荐路线为天池大道—旅游大道—放生中心小学—刘痣垭村村民委员会。记者从收费站前方的天池大道驾车出发,到达目的地全程大约14公里,耗时近17分钟。

收费站旁边村道出入口。
采访中,村民还提到第3条通行路线,刘痣垭村村民委员会—天星桥—旅游大道—天池大道。记者同样实测,从刘痣垭村村民委员会出发到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全程约3公里,驾车耗时近10分钟。

天星桥。
据天池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凌书珩介绍,收费站旁边的道路能节省不少路程和时间,且通行覆盖范围较广,除了刘痣垭村,童家镇的放生社区、星桥村、天福村,以及高寺镇、大佛镇方向的村民日常出行多会选择这条路。
而另两条路线则各有短板:经放生中心小学的路线绕道远、耗时久,村民不愿选择;经天星桥的路线部分路面仅2.5米宽,并且天星桥为危桥,整体通行条件差,少有村民问津。

手机测量天星桥路面宽度为2.5米。
凌书珩介绍,收费站旁边的道路最初是村民自行开辟的土路,2012年,通过县交通局的“通村联网”项目,由村民委员会完成硬化。2017年,又争取到交通局的补助支持,将道路拓宽至5米左右,解决会车难问题。今年年初,县综合执法局对路口衔接主干道的区域进行加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速出口的视野盲区问题,9月底完工后,至今未发生过交通事故。

收费站旁边道路。(红框部分为今年加宽部分)

电动三轮车通过天星桥。
交通局回应:
村道由属地管理
据乐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喻辉灵介绍,收费站旁边道路为村道。按照相关规定,农村公路的管理权责归属乡镇(街道)、村,不归交运局管理。
谈到村道建设标准,喻辉灵表示,早年村道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基础通行需求,也就是实现“通路”,主要强调宽度、厚度,几乎不提前预判通行合理性与安全性。

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
多部门联合勘查:
三项措施先行推进
11月12日,记者收到凌书珩的反馈。当天上午,由乐至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召集综合执法局、交运局、交警大队及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前往刘痣垭路口现场勘查。大家认为,该路口经此前加宽改造后,通行视野得到显著改善。
凌书珩表示:“下一步,我们街道一是设置交通警示劝导标牌,二是通过日常,通过广播、入户坝坝会等方式,加强对老百姓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安排交通协管员在重点节假日期间开展现场劝导。”对于是否新改建道路,县行政审批局接下来向县里汇报后,再商议解决办法。

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旁设置的安全提醒。
记者手记
先解决“通路”没错,但安全、便捷同样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即便农村公路的管理权责归属乡镇(街道)、村,但行业部门的监管、提醒不能缺位。就刘痣垭村的这条村道而言,2012年硬化,而广洪高速乐至收费站次年才通车,明明收费站就在眼前,为什么各方都不预判高速通车后的逆行风险与视野盲区?导致十余年时间里,村民在“绕远路”与“闯险路”之间不得不作出两难选择。
目前街道提出了三条安全举措,但村民“逆行”“绕行”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希望相关部门换位思考,跳出“头痛医头”思维,合理规划路线、完善设施,让村民们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