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巴中市平昌县青云镇青林社区晨雾还没散尽,山梁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玄参田里已经热闹开来。20余名社区居民三五成组,躬身挥锄,带着泥土气息的玄参被连根挖出,轻轻地放进背篓。


“沟得挖深,土要垒高,玄参才长得壮实!”玄参田里,孟志琼杵着锄把直了直腰,跟旁边的任芙蓉、张碧琼念叨。
去年社区种金银花,她们务工挣到不错的工钱、尝到甜头,今年社区扩种玄参,从种到收需要人工时,她们不落一天准时来。“社区群里发个用工通知,大伙都抢着来。”孟志琼说。清晨七点就到岗的她,背篓里采挖的玄参已冒了尖。


△明年可继续栽植的玄参苗
玄参田里正热闹着,才看了贡菊长势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美强,从田埂那头匆匆赶来,老远就问:“这玄参到底长得咋样?”
“你自己挖两锄看看不就晓得了!”张碧琼回话。
李美强抄起旁边一把锄头就往地里扎。一锄下去,一窝圆滚滚的玄参被扯了出来,他拿起一块掰断,瞅着雪白的肉质乐了。“这跟红薯似的,成色不孬嘛!”

不远处,李兰英、周玉群坐在锄把上,手里剥着玄参的须根。李兰英瞅着满田的玄参,忍不住问,“我们种这么多,卖得起价不?别忙活一场白干了。”
李美强听见了,接话说,“这你就多余担心了!我们种这点玄参,在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盘子里是毛毛雨,全县种植金银花、石菖蒲、茯苓、玄参等中药材7.48万亩呢。全县中药材是全产业链发展,工业园里有蛮大的深加工企业,我们这是订单种植,厂家保底价收购,你还怕啥呢?”

“何况我们还有更大的依靠。”李美强手里拿着玄参,告诉居民,这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省上大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建圈强链”;我们巴中也确定了“5+2+3”现代化产业体系,把现代中药当医药健康产业的一个重点来发展,这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会变成咱社区居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硬路子”。
说话间,李兰英身旁的几个背篓都装满了。“走了走了,先把这些背到公路上的三轮车上,早运回去早处理。”李兰英拍了拍手上的泥大声说道,大伙跟着她,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往田埂尽头走去。


“鲜玄参1.5到2.5元一公斤,烘干了能卖到15元,三斤鲜货就能烘出一斤干货,这利润直接翻番哩!”三轮车旁,李美强看着装袋的玄参,嘴里跟自语似的念叨,没人特意接话,但旁边的居民听了,嘴角都悄悄忍不住往上翘。

△贡菊基地

△金银花基地
除了种植玄参,社区还种有菊花、桔梗、金银花这些中药材。“今年已给社区居民发出劳务费15万元!”李美强指着远处一块空地说,“等玄参收完销售了,社区计划拿出部分利润修产业路、建蓄水池,让往后种药材更方便,社区集体经济也能再壮点。”

太阳慢慢爬高,晨雾慢慢散开,天更亮了,玄参田里的笑声更响了。社区居民躬身挖参的身影、装得冒尖的背篓、三轮车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玄参,在太阳底下拼成了一幅热闹的丰收图。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