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晨光穿透薄雾,在凉山州喜德县鲁基乡中坝社区有为幼儿园的操场上,师生整齐列队。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庄严的升旗仪式如期举行。
“我是有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爱我的幼儿园,我爱我的老师……”仪式后,小朋友稚嫩的声音,是这片大山里最动听的声音。
以语为桥:艺术课堂里的学普突破
“过去,孩子们刚入园时,大多只会说彝语。如今,却能流利地用汉语背诵出这些句子。”有为幼儿园园长翁莎说。
中坝社区是彝族聚居区,不少刚入园的孩子,能听懂简单普通话,但张口就打结。“孩子们很想跟老师交流,却因为语言障碍只能拉着衣角默默流泪。有的孩子会说零星词语,却羞于在集体中表达。”说起当初的教育困境,翁莎记忆犹新。
“十四五”期间,凉山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党对语言文字事业的全面领导,大力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为目标,取得了显著实效。
有为幼儿园积极相应并实施学前学普行动。一次课间操,翁莎发现孩子们跟着音乐哼唱时格外投入,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因材施教,用艺术打开语言之门!”于是,歌曲、诗歌、故事成为幼儿园的“学普利器”。

翁莎带领教师团队将普通话教学融入各领域课程:在音乐课堂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在语言课上朗诵彝族童谣的普通话译本,在美术课上用普通话描述作品创意。遇到山竹、榴莲等孩子们陌生的事物,教师才偶尔用彝语辅助解释,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的“主流语言”。
“国旗下的讲话”成为每周的固定活动,孩子们轮流主持,用普通话讲述生活趣事、宣传卫生知识。艺术课上,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让孩子们在展示中增强自信。
渐渐地,课堂上的举手发言多了,操场上的普通话交流密了,曾经腼腆的孩童们,还能主动用普通话打招呼、分享见闻。
“现在孩子们见到外地人,都会主动问好,还能帮爷爷奶奶当翻译呢!”翁莎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截至目前,凉山州有幼儿园809所、在园幼儿22.5万人、专任教师7979人,开办村级幼教点2233个、开设班数3532个、在点幼儿8.3万人、村幼辅导员7537人。“学前学普”行动累计惠及学前儿童60余万人,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瓦房到新园:跨越山海的教育“蝶变”
“谁能想到,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教学环境。”翁莎指着漂亮的教学楼,思绪回到2020年。
在此之前,中坝社区的幼教点只是一间瓦房,2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狭窄的教室里,另一间则是两位老师的宿舍。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生源更多流向附近乡镇幼儿园。
2020年,佛山市援建了全新的有为幼儿园。教学楼有三层,共5间教室和1间教师办公室。后来又修建了综合楼,总台捐赠了美术手工室、图书室、音乐舞蹈室的图书等教材和教学设备,以及空调、教学一体机,铺设了安全的悬浮地板。昔日狭窄的活动场地,变成了孩子们尽情奔跑的开阔操场。

硬件的巨变,让时年29岁接过园长重担的翁莎终于有了实现教育理想的舞台。如今的有为幼儿园条件好了,留住了更多学生,也吸引了更好的老师。
截至目前,有为幼儿园学生增至150名,有13名专业教师,他们多来自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这为学前学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
流利的普通话出现在课堂里、在游戏中、在舞台上,一个个内向、胆怯的孩子,也因此变得活泼、大方。今年6月,省教育厅对全省855所幼儿园在园学前儿童进行普通话能力抽查监测工作,有为幼儿园顺利通过抽查。
回望“十四五”,凉山州聚焦“上学难”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通过新建改扩建县城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举措,截至2024年秋季学期,全州学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4%,超额完成省级规划目标,更多幼儿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薪火相传:语言赋能的成长之路
“这些图书真漂亮,感谢叔叔阿姨们对我们的关心!”
2025年3月,通过总台,光华科技基金向有为幼儿园捐赠绘本,孩子们用普通话向叔叔阿姨们表示感谢。
阅读绘本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彝族男孩阿牛伍合说:“我要学好普通话,把凉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句话,让翁莎回想起了自己的教育初心。从2020年担任有为幼儿园园长以来,5年间,这位土生土长的彝族女教师,见证了语言文字为大山孩子带来的蜕变。
“以前村里的孩子到了小学,还要先过语言关,上课听不懂导致厌学的情况很常见。”翁莎说,如今周边小学的老师常反馈,从有为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入学后适应更快,学习主动性更强。

“十四五”期间,凉山州严格落实《四川省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实施办法》,全面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全州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达标率达到100%,并于2024年顺利完成17个县(市)的州级抽检验收工作。语言障碍不再是孩子们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此外,凉山州继续保持“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并向全部学科推广延伸,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组织17个县(市)2000余名幼儿教师、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各类语言文字培训,从源头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如今,像有为幼儿园这样的现代化幼儿园遍布凉山州城乡。夕阳西下,孩子们在坝子里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穿透山谷。
翁莎站在校园门口,望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说好普通话,不仅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更能让他们当好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