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为忠魂寻家:跨越七十余年,一座城与英烈的双向奔赴!

2025-11-19 11:15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2025年11月5日,一列北上的高铁在晨曦中疾驰。车窗内,富顺县“二七”烈士及征粮剿匪烈士寻亲小分队正对着一沓泛黄的资料,研究每一条线索、每一步路线——此行是要去叩响一段尘封七十余年的历史之门,为在富顺县征粮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战士,寻找失散已久的亲人。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旅程,承载的是一座城市对英雄的庄严承诺。
七年接力 让尊崇化作行动
富顺的寻亲之路,始于2019年。

那年,马万雨烈士的侄孙马长龙在网上看到《自贡日报》刊登的关于代寺“二七”烈士事迹的文章。其中,一位烈士的名字与其二爷爷的名字一模一样。随后,唐山志愿者张红琢对比相关资料后,初步确定牺牲在富顺的马万雨烈士便是马长龙的二爷爷。两人当即联系富顺县,恳请核实相关信息。由此,一场跨越山海的寻亲活动拉开序幕。
寻亲小分队出发.jpg
寻亲小分队出发
随后,富顺县陆续开展“千里寻亲·敬送烈士英魂回家”“千里征程再寻亲,七十年后访将军”“重走英烈战斗路,学思践悟感党恩”“为烈士三度寻亲,让忠魂落叶归根”等系列活动。今年,寻亲小分队再度出发,行程五千余公里,完成九名烈士家属寻访任务。七年来,这项活动已从单纯的烈士籍贯寻访,升华为一场系统性的烈士褒扬工程。

“这既是对历史的郑重作答,也是对未来的有力传承。”富顺县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寻亲活动的真谛:在富顺这片土地上,“青山有幸埋忠骨,英魂长存归故里”是人民矢志不渝的承诺。七十余载,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为烈士寻访家属,犹如大海捞针,但富顺人民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崇敬英雄、褒扬英雄、告慰英雄”。
千里相逢 让思念泪落当场
寻亲之路,每一步都艰辛无比,每一程又都感人至深。

在陕西西安,蔡彦宗烈士的侄儿蔡会让和蔡会武紧握小分队成员的手,“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有人记得我们的大伯。”一通来自四川的电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蔡家尘封已久的记忆,兄弟俩悬在心里数十年的心事终于尘埃落定,“大伯总算落叶归根了,虽然迟了几十年,但家人对他的思念,从未间断过。”
寻访蔡彦宗烈士的家属蔡会让、蔡会武.jpg
寻访蔡彦宗烈士的家属蔡会让、蔡会武
在河南周口陈令田的家中,一张斑驳的木桌放在堂屋一角,这是陈祥其烈士留在这世上唯一的遗物。桌面的漆色早已脱落,深浅不一的划痕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七十多年前的故事。“得知你们要来,我昨晚一夜没睡。”陈祥其烈士的侄儿陈令田泪流满面,“今天,自己终于替父亲找到了四叔的牺牲地。”
陈令田掩面哭泣.jpg
陈令田掩面哭泣
最曲折的寻找在河南开封。李宗颜烈士家属的线索曾一度中断,最终在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才找到他的侄子侯俊国。当听闻富顺县曾将一所小学命名为“宗颜小学”时,侯俊国眼眶泛红,“三叔特别勇敢,一个人去炸碉堡,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要把三叔的事迹一代代传下去,让后辈都知道,咱家曾有过一个大英雄。”
侯俊国泪落当场.jpg
侯俊国泪落当场
在安徽淮南,寻亲小分队通过微信视频,与暂居上海的石裕超烈士的妹妹石裕凤进行了现场连线。屏幕那端,白发苍苍的老人未语先泣,在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一段悲伤的故事缓缓铺开:石裕超牺牲后,母亲精神受创,日夜不许关门,总念叨着儿子要回家……这份跨越七十余年的思念,如重锤般敲击着每个人的心。
石裕凤伤心落泪.jpg
石裕凤伤心落泪
血脉赓续 让忠魂照亮前路
寻亲,寻的不仅是烈士的血脉亲人,更是他们的精神传承。

在河南周口,王作顺烈士的墓碑旁,静静躺着自己的弟弟王作柱烈士——一门之内,两位至亲为国捐躯。正是听着长辈的故事长大,侄儿王好敏和王好啟相继参军入伍,而王好敏的女儿也选择了一位军人作为伴侣。从王作顺、王作柱,到王好敏、王好啟,再到王好敏的女婿,这个家庭谱写了三代从军的佳话。
众人向王作顺、王作柱烈士的墓碑鞠躬致敬.jpg
众人向王作顺、王作柱烈士的墓碑鞠躬致敬
在江苏淮安,见到寻亲小分队后,董振邦烈士的侄儿董士甲激动不已,连忙拿出手机展示珍藏已久的短片,里面详细记述了董振邦烈士的英勇事迹,“我把它下载下来,时不时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据悉,当地筹备革命烈士纪念馆时,董士甲将董振邦烈士的遗物悉数捐献,“这些物件留在家里只是一份念想,捐献给纪念馆,可以让更多人记住他。”
董士甲展示自己收藏的短片.jpg
董士甲展示自己收藏的短片
在安徽合肥,唐德三烈士的侄儿唐绪伦颤抖着双手捧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相片上的青年,身着军装,浓眉大眼,英姿勃发,“这就是我的三叔,拍这张照片时,他才二十来岁。”唐绪伦郑重地将三叔的照片与战友的书信交给寻亲小分队,“希望这些珍贵的资料能被永久珍藏。”家族的思念,自此汇入历史的江河,成为照亮后人的精神火炬。
唐绪伦向富顺县捐献唐德三烈士的相关史料.jpg
唐绪伦向富顺县捐献唐德三烈士的相关史料
众志成城 让寻找永不孤单
这条寻亲之路,漫长且艰辛,但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在四川资阳,志愿者明城将一张富顺籍烈士曾平章的照片交到寻亲小分队手中,为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增添了庄重而温暖的一笔。数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明城加入“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公益组织,成功为当地三百余位烈士寻找到家属。而在寻亲途中,小分队不断接到来自“宝贝回家”烈士寻根重庆工作组的宁雨、安徽省利辛县纪王场乡便民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乾三等志愿者提供的线索二十余条,涉及吉林、河南、安徽、重庆等省市。
志愿者的行动是点燃希望的星火,而媒体的加入,则让这星火燎原。“大象新闻”辗转联系上寻亲小分队,希望参与寻访工作并跟踪报道。不巧的是,寻亲小分队此时已离豫抵苏,双方未能在线下汇合。与此同时,自贡融媒和富顺融媒全程跟踪报道,刊发各类报道二十余篇,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寻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寻亲团认真核对相关资料.jpg
寻亲团认真核对相关资料   
其实,在寻亲小分队出发前,富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富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富顺县公益联盟等已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网上搜集线索,仔细核对资料,为寻亲工作奠定了基础。当寻亲小分队在前方奔波跋涉时,远在富顺的工作人员也未停下脚步,他们通过群众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查找烈士相关资料,追溯和还原这段珍贵的历史。
这场跨越七十余载的寻找,让散落的星辰重归银河。英雄的名字,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刻,而是亲人泪眼婆娑的凝视,是后代薪火相传的记忆。“他们的忠魂,终于在历史的星空中,找到了永恒的归依,并将永远照亮这片他们为之献身的土地。”富顺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富顺县将充分利用好此次寻亲活动收集的大量珍贵口述和实物资料,让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

编辑:郑皓匀

责任编辑:张翠娜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