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丨守好赣江一湾碧

2025-11-19 13:13 自贡网

0

分享

d68bdde96baeb00273513958af2782a0.png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庆红 曾艳

 初冬的早晨,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赣江。从高空俯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白涧村,6公里江岸线像一条丝带,将村庄温柔揽在臂弯。

(1守好赣江一湾碧配图说明)白涧村紧邻赣江,一湾碧水绕村而过。.jpg
白涧村紧邻赣江,一湾碧水绕村而过。

赣江,是长江中游重要支流,被称作江西的母亲河。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造就了闻名遐迩的 “十八险滩”,白涧村畔的白涧滩便是其一。

曾经,江上商旅繁忙,白涧滩头,浊浪翻涌,与船工高亢的号子,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如今,这片千年沃土正以“产业+生态”之路,守护着母亲河的安澜与生机,成为长江大保护时代命题下一个鲜活的注脚。

由渔向耕的从容转身

56岁的苏从标高高瘦瘦,正俯身于晨光里的蓝莓基地,专心除草。“每天干8小时,工资月结,最多一个月能拿4000块。”苏从标的话语里满是踏实感,可谁能想到,数年前,他还是个以赣江为家的渔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老话陪了苏从标40多年。15岁起,他跟着父辈捕鱼,成家后,凑钱买了两条渔船,12米长的大船跑万安,7米长的小船在家门口江面打渔。

前几年,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赣江流域全面启动了禁捕退捕工作。“打渔半辈子了,说停就停,我们怎么养家?”苏从标叹了口气道,“那时天天愁,夜里睡不着。”好在政策暖人心:渔船渔网被回收,拿到5万余元补偿;政府为他和妻子缴了社保,还帮他寻了新出路——在村里蓝莓基地务工。日子渐渐有了盼头的他笑言:“现在想通了,禁捕是为了子孙后代,这个值!”在白涧村,像苏从标这样的上岸渔民还有5户,都靠着政策实现转产就业,没了后顾之忧。

苏从标务工的蓝莓基地,就在赣江边。32个智能连栋大棚整齐排列,基地还藏着不少“黑科技”:水肥机房里,4个母液桶通过电脑精准调配蓝莓生长所需水肥,再由可控管道定时定量输送到每一株苗,实现无人值守灌溉;大棚顶部的智慧转光农膜,精准调控阳光,助力增产减害;粘虫板、天敌昆虫代替化学农药,周边防护林带固土保水。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对赣江生态的保护。

从渔舟逐浪到田园耕耘,苏从标的转身,正是白涧村人与赣江和谐共生的生动缩影。

(2守好赣江一湾碧配图说明)蓝天白云下的白涧村一湾碧水生机无限。_副本.jpg
蓝天白云下的白涧村一湾碧水生机无限。
人防与技防的用心守护

千年江水润泽白涧,依水而居的白涧村人,同样以行动回应母亲河的馈赠。

白涧村辖17个村民小组,947户3335人。生活污水治理,是护河关键一环。“污水经管网入池,经格栅、调节等预处理,再进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处理,最终变成一泓清流。”在村里生活污水处理站,村党总支书记钟钢望着身旁清澈溪流介绍,“达标排放的水或流进田间灌溉庄稼,或汇入赣江,整个过程在地下,没异味没噪音,不扰村民,不负江水。”

守护,不止于污水治理。钟钢是土生土长的白涧村人,2018年起,他担任村级河长,肩负起赣江巡护任务。“我们祖祖辈辈沿河生活,河水脏了,日子怎能舒坦?”每周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的巡河,钟钢不敢马虎。

站在白涧滩古码头,但见河水碧波澹澹,自南向北缓缓流淌。 “你瞧,现在河里看不到漂浮物,鱼也多了!”顺着钟钢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群黑色的河鱼正悠然穿梭,搅碎满河波光。

为护好一江清水,村里聘请了5名河道保洁员,村民黄壬秀用一把捞网守护江面洁净,“大雨后,上游会冲来些枯枝杂物。现在村民把护河当作自家事,我们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

更让人安心的是,母亲河有了“智慧眼睛”。6公里河岸,6个高空摄像头时刻值守,有人靠近,系统便自动喊话,既提醒注意环保,也警示溺水风险。

从人工巡防到科技守护,白涧村向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稳步迈进。

江水奔流不息,只是这碧波里,多了几分守护的温情。

山林与产业的生态共鸣

冬日暖阳穿透山头密实的松树林,细碎的光斑轻盈跌落。近日,59岁的钟才进踩着光斑巡山,今年是他当护林员的第6个年头。“这片林子,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出去!”脚下这片占地6300亩的生态林涵养区,是白涧村的“绿色屏障”。全村6平方公里,耕地2100亩,林地面积是耕地的3倍。因紧邻赣江,林地固土保水的作用格外关键,像一双大手护住了整个村庄。

“这些老松树,在我爷爷那辈就有了。”钟才进手掌摩挲着树干,一脸严肃:“村民都晓得,这些树不能砍。”多年坚守,换来林间枝繁叶茂,晨起常能听见此起彼伏的鸟鸣。钟才进巡山的核心事,便是森林防火,他说:“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最关键,天干物燥,一点火星都不能有。”

(3守好赣江一湾碧配图说明)生态养殖铺就富民新路。.jpg
生态养殖铺就富民新路。

漫步林区,满眼绿意。这份生机,源于全村人的默契:多年来,大家恪守“不砍树、不搞破坏性开发”的约定。 引进产业,也是环保为先,有污染的企业,一律谢绝,因为,乡亲们明白:“林子没了,什么都没了。”

“哞哞……”叫声起处,一排排整齐的牛舍映入眼帘,体格健壮的牛儿正悠闲啃食草料。不远处,粪便生态处理区有序运转。“牛粪尿先干湿分离,渣子发酵晒干,卖给种植户当肥料;液体经发酵池曝氧净化,流入池塘养鱼,池塘水再浇灌周边牧草,真正实现‘零排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放眼白涧村,既有守护青山的执着,也有生态产业的鲜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