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文化铸魂润村 | “盐韵大岩”成新景,“耕读传家”有新篇

2025-11-19 14:25 自贡网

0

分享

聚焦“文化铸魂润村行动”.jpg

自贡融媒记者 王翔鹰 周馨钰

清晨的大岩书吧内,村民们沉浸于书籍带来的精神滋养中;村头文化广场上,坝坝健身队伴着轻快音乐翩翩起舞;小龙虾养殖基地里,养殖户肖春梅正悉心照料着刚投放的十余吨虾苗……在11月18日的采访中,记者真切感受到——如今的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盐韵大岩 耕读传家”的宣传语正通过文化铸魂润村行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微信图片_20251118164554_820_267.jpg
守护文化遗产 优化文化阵地

“我们大岩村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宋育仁先生曾经在这里居住,这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大岩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何莉站在村史馆前,话语中满是自豪。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村“两委”牵头组建调研团队,历时一个多月踏遍全村各个角落,与老党员、老村民促膝长谈,挖掘整理出历史沿革、地名典故、人物事迹40余条,收集宋氏、易氏家族家训3份,还梳理出优秀教育事迹5份。

微信图片_20251118163907_801_267.jpg

依托仙市古镇“千年盐运第一镇”的文化基底,团队重点深挖大岩村在盐运史上的重要作用,整理出诸多生动的盐运传说。“当初走访的时候,村里老人给我们讲了很多鲜活的盐运故事,这些都是‘宝贝’,绝不能丢。”负责文化工作的村干部回忆道。正是这份执着,让大岩村提炼出“盐韵传承、耕读立家、实干兴村”的精神内核,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微信图片_20251118163903_800_267.jpg

在为农服务中心旁,大岩村的乡村文化博物馆已经建设完成。“这个博物馆不仅是村民的乡愁记忆馆,更是孩子们的研学基地。”村民罗晓娟说,以前孩子放假就抱着手机玩,现在村里有了博物馆,孩子经常拉着她去看,还主动询问盐运古道的故事;村里开展的“少儿故事分享会”孩子也积极参加,如今已能把大岩村的历史讲给同学听。“通过这些活动,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情,我们当家长的特别支持。”

大岩村文化铸魂润村行动负责人江代红介绍,博物馆将不断充实展示内容,让游客在触摸盐运古道脉络、感受非遗彩灯魅力的过程中,读懂大岩村的过去与现在。

微信图片_20251118164004_810_267.jpg

不远处的大岩工坊里,工人们正向村民传授彩灯裱糊手艺。这里采用“企业+村集体+村民”模式,免费传授彩灯制作技艺,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以前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来源。现在村里和企业合作开办彩灯工坊,师傅手把手教我们裱糊手艺,学完就能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张玲笑着说,不仅能挣工资,还学会了一门手艺,知道彩灯是自贡的非遗宝贝,心里特别自豪。

文化浸润生活 新风鼓舞人心

记者走访当天,大岩村部分干部群众围绕“文化铸魂润村”主题,热烈讨论好家风如何更好促进乡村发展。据了解,今年以来,村里开展“钓虾摸鱼”趣味运动会、插秧比赛等活动10场次,道德讲堂也先后以诚信建设、法治宣传等为主题开展宣讲,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群众思想。

微信图片_20251118163812_791_267.jpg

“红白喜事要从简,铺张浪费不体面;防火防盗防诈骗,安全时刻记心间……”在大岩村今年打造的文化墙上,村规民约朗朗上口,常有干部群众驻足观看。而走进大岩书吧,“漂流书吧”的理念则让这里的图书“活”了起来——便民阅读角摆放着大字本养生书籍,成果展示区整齐陈列农业技术期刊,小书架上则细心摆放着少儿绘本。“以前没事就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现在我每天都要来读会儿书,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日子充实多了。”村民江术培的话,道出了不少老年村民的心声。截至目前,书吧已接待村民及游客超2000人次,成为大家共享的“精神粮仓”。

微信图片_20251118163836_795_267.jpg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村里每月都会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书吧活动负责人林世权介绍:“11月是‘村庄历史我来说’,12月有乡村振兴读书会、小龙虾养殖技术交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村民们在活动中交流农业种植经验;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组成团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变化。“我平时喜欢拍小视频,村里把我们这些爱好者组织起来,让我们拍村里的生活、劝导不文明行为。”大岩村舞蹈队队长刘英说,上次拍摄的“村道干净人人夸”短视频被村民广泛转发,如今村里乱堆乱放现象明显减少。“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文明,比硬讲道理管用,看着村里越来越好,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文产融合发展 细描振兴画卷

“文化要和产业结合才更有活力!”负责产业融合的村干部给记者介绍,今年“五一”期间,大岩村依托仙市古镇民俗风情季,推出小龙虾垂钓季、格子农场体验、农耕研学等活动,让“大岩虾塘”“大岩农场”两个品牌愈发响亮。

大岩虾塘养殖户肖春梅是直接受益者。眼下,她又往塘里投放了15吨虾苗,话语中满是期待:“天气好的话,再过两个多月就能出成品虾了。”“以前就靠卖龙虾挣钱,现在村里办起龙虾节,来垂钓的游客越来越多,龙虾根本不愁卖。”肖春梅拿起印有“盐韵大岩”标志的龙虾包装盒说,村里帮忙设计的乡土文化包装,通过电商直播推广后,订单已卖到外地。如今,大岩村的小龙虾不仅卖出了好价钱,更成为传播乡村文化的“活名片”。

微信图片_20251118164021_813_267.jpg

谈及大岩村的未来,何莉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把盐运文化、农耕文化串联起来,完善乡村博物馆和故事厅,培育专业文化队伍,还要开发农田认养项目、举办‘晒秋’活动,让‘盐韵大岩’的品牌更响。”

从历史文脉中汲取力量,在文化惠民中凝聚人心,在文产融合中助农增收,大岩村正以文化为笔、以民生为墨,精心绘制着一幅乡村振兴的长卷。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