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去“巴蜀第一县”,一脚踏入三国

2025-11-19 18:14 天府新视界

0

分享

档案里的锦绣安逸

当嘉陵江与白龙江在川北大地相遇,天然形成一道太极弧线,将一座千年古城揽入怀中——这便是广元昭化古城,一座拥有2300余年建县史的“巴蜀第一县”。它既是三国故事的真实舞台,也是镶嵌于广元山水之间的时光宝盒。

图片

昭化古城全景 图据川观新闻

一

当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天然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公里的反“S”形,与笔架山、牛头山一起构成了“天下第一山水太极”的自然奇观。昭化古城,便坐落在这幅天然太极图的阳极鱼眼处。

图片

资料图 图据川观新闻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在此设葭萌县,这里成为中国推行郡县制最早的县治之一,也是巴蜀地区的首个建制县,故被誉为“巴蜀第一县”。

公元211年12月,刘备在得到张松献图后,便驻兵于此,“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将葭萌作为立足益州的重要根据地。此后,刘备将葭萌更名为汉寿县。蜀汉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本营、费祎的丞相府、姜维的大将军府都设在这里,故有“蜀国第二都”之称。

因“地控秦陇、势扼巴蜀”,昭化自古就是北上长安、南下成都的水陆交通要冲,有着“全蜀咽喉、川北锁钥”的美誉,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昭化古城的众多历史文化中,三国文化尤为突出。今天古城西门——临清门外的战胜坝,相传是“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发生地;牛头山天雄关,被认定为“姜维兵困牛头山”的古战场;敬侯祠、费祎墓等遗迹,更是寄托了后人对于“费祎不死,蜀汉不灭”的扼腕叹息……如今,古蜀道青石板上的车辙蹄印、桔柏渡口的千年石阶,都在默默诉说着“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的历史宿命。

图片

昭化古城城墙风景 图据川观新闻

二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下旨将葭萌改名昭化,取“昭示帝德、化育民心”之意。1935年,随着川陕公路开工建设,古老的金牛道逐渐被现代交通取代,昭化古城一度沉寂。这一转变,却让重建于明代的古城格局与规模得以基本保存,为它日后的重焕新生埋下伏笔。

古城的建筑,宛如凝固的历史密码——“三横两纵、丁字相连”的街巷布局,暗合古代“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智慧。位于城内制高点的昭化县署,始建于唐,复建于明清,复原的衙署陈设让人得以窥见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运作场景。而建于明末清初的辜家大院,建筑精美、古朴典雅,尽显清代川北民居的独特气派,也是一座难得留存至今、逾400年历史的建筑实物。

在街巷与建筑之间流动不息的,是两千多年积淀的文化遗存。国家级非遗“射箭提阳戏”,堪称“中国傩戏的活化石”,在精彩演绎中传递着劝人向善的价值理念。省级非遗“川北雷棚评书”,起源于唐,兴盛于清,是四川评书的重要支脉,表演者一人分饰多角、一腔变换多调,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图片

射箭提阳戏表演 图据昭化区委宣传部

每逢传统佳节,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等接连登场;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等民俗节目轮番上演。更有200余首昭化民歌在城中悠然传唱。以“明皇幸蜀”传说为背景创制的“明皇宴九大碗”、千人长街宴,让游客们大快朵颐。

三

2020年,昭化古城西侧,一座以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为主题的仿古休闲旅游街区——昭化西市正式开街。这片由18座清代风格院落组成的街区,已成为四川文创集市的新亮点。非遗“广元窑”店铺里,传承自唐代的玳瑁釉茶具琳琅满目;汉服体验馆为游客提供唐风汉韵华服,在黛瓦白墙间定格穿越瞬间;费公麻花、官渡粑粑、川北凉粉、锅魁等特色小吃香气弥漫街巷,让这里成为烟火气的汇聚地。

夜幕降临,大型沉浸式表演《葭萌春秋》拉开帷幕。无主舞台流水线形式演出,游客跟随演员穿行其间,再借助全息投影与实景舞美,将千年历史浓缩于街巷院落之间。

图片

《葭萌春秋》实景剧 图据昭化区委宣传部

昭化古城,这座“巴蜀第一县”,走进它就是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拥。而这,正是蜀地风华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千年沉淀的厚重,又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