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红海里如何破局?四川工厂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11月18日,成都,一场名为“川造无界·跨境未来”的2025源头工厂跨境电商供需对接会火热举行。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会议,而是一个集结了“政府、平台、工厂、卖家”的超级出海联盟。
巨头齐聚,七大平台为何同时看中四川?
活动现场,一个阵容引人注目:亚马逊全球开店、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速卖通、eBay、GoogleAds、中国制造网、Trendyol七大全球顶级跨境电商平台悉数到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流量,更是全球市场的最新趋势和精准的出海路径。

为何是他们,为何是四川?
答案藏在数据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勇现场揭晓了“家底”:四川是工业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24年全省工业产值突破5万亿元。这意味着,从一双女鞋到一辆电动车,从家居用品到精密刀具,“四川造”拥有征服全球市场的完整供应链实力。
“三方赋能”,四川摸出了一条出海新路
面对国内“内卷式”竞争,跨境电商成为一片新蓝海。四川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四川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吴舸指出,四川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0%,势头强劲。
如何将坚实的制造基础与澎湃的跨境势能结合?四川探索出了一套“三方赋能”模式:商务拓市场、经信强制造、平台通全球。
政府负责搭台,整合政策与资源;工厂专注提供优质产品;平台则负责打通通往全球的数字化渠道。这套组合拳,让“川造”出海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团军作战”。
从“看得见”到“谈得拢”,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理想照进现实,关键在对接。本次活动最亮眼的环节,是设置了80个源头工厂展位和20家服务机构咨询位,让全国来的300多名卖家与工厂“面对面”直接洽谈。
“现场氛围不亚于一场专业展会,对接精准高效,收获很大。”一位参展的成都企业负责人感叹。线上线下同步开放的产品清单,更是将这场对接的时效从场内延伸至场外,确保“谈有所成”。
政策“护航”,实战“引路”
除了精准匹配,企业更关心的是如何“活下去、活得好”。路演环节,各大平台深度解码全球市场,为川企扫清知识盲区。更宝贵的是,成都翌宸贸易、成都长城切削等已成功出海的“前辈”们,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实战经验和转型心得,为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出海模版。

政府也送上定心丸。下一步,四川将联动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在物流、支付、退税等环节出台“一揽子”便利措施,为“四川造”出海全程保驾护航。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四川制造的新篇章,正通过这一张张订单、一次次对接,被书写在更广阔的世界地图上。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