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充市仪陇县的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农机穿梭作业、农户抢抓农时、专家送技上门,抢墒播种的热潮在全域铺展开来。
仪陇县始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围绕“天府粮仓”丘区样板目标,做到早谋划、细部署、快行动,全力推进小春生产,高质量完成播种各项工作。广袤的“希望田”里,悄然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图景。

拓宽播种提产能 小春丰收有“面”积
连日来,仪陇县义路镇小垭口村抢抓晴好天气,机械与人工协同发力,一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与冬水田改造,一边启用无人机播种机,高效推动2400亩冬小麦播种作业。
11月13日,天刚破晓,小垭口村的田埂间仍氤氲着淡淡的晨雾,一架农用无人机已伴着轰鸣直冲天际。旋转的螺旋桨裹挟着湿润的泥土清香,机身下方的播撒口精准释放出一颗颗饱满的麦种。这些种子宛如银练般轻盈飘落,均匀铺展在平整的新田垄上,为广袤大地披上了一层整齐的“种子毯”。
与此同时,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同样机声隆隆、热火朝天。挖掘机开足马力挥舞长臂,将闲置冬水田改造为适宜耕种的旱田;村民们手持锄头忙碌穿梭,抓紧开展挖沟排湿作业,田间地头处处是抢抓农时、实干奋进的繁忙景象。
小垭口村村党支部书记苟华荣说:“往年村里的冬水田大多闲置关水,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今年我们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将这些冬水田集中改造为适宜小春生产的旱田。全村此次改造冬水田规模达1000余亩,让小麦播种面积较以往增加近100%。”他同时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土地全部实现现代化机械耕种,不仅能完成精量播种、种肥分离等精细化作业,大幅提高播种效率,还能为来年粮食增产、村集体经济效益提升筑牢基础。
“全县耕地面积相对固定,要做好小春生产扩面工作,核心是在‘两季田’资源盘活上做文章。我们重点推动冬水田高效利用,通过打沟排湿、土壤改良等系列改造工程,把原本闲置的冬水田,改造为适宜小春作物生长的旱田。”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植保中心主任王明文介绍,全县筛选改造对象,以距离山坪塘、水库、河流较近、水源保障充足的冬水田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式,积极动员种粮大户和群众参与改造,让冬水田变身小春生产“丰产田”。
除冬水田改造外,仪陇县还通过腾退低效产业园、开垦荒山荒坡、盘活河滩地等未纳入粮油播种范围的闲置土地,多渠道拓宽小春播种空间。预计今年11月底,该县就将完成小春油菜播种34.8万亩、小麦播种18.5万亩。
要素保障筑根基 小春丰产有“靠”山
11月13日下午,义路镇小垭口村村委会的院坝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分工协作,将刚运到的2吨小麦种子整齐卸车,拌种剂与种子的搅拌声、农具的碰撞声与村民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均匀拌好的种子随即被装袋,送往田间地头。
“我们根据全村播种面积,从镇政府统一领取小麦种子,有这样扎实的要素保障,大家种粮心里有底,小春播种进度自然快!”苟华荣介绍,目前该村已顺利完成10吨小麦种子的领取工作,大家正凝心聚力投入播种,力争在11月底全面完成小麦播种任务。“政策托底、物资不愁,我们对按时按质完成大面积播种特别有信心。”苟华荣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户的共同心声。
小春生产,物资先行。为筑牢生产根基,仪陇县建立农资供应“绿色通道”,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流通顺畅,从源头为小春生产保驾护航。
更让农户振奋的是实打实的政策红利。今年,仪陇县接续深化惠农政策落实,精准减轻种粮负担,充分激发生产活力。针对种植油菜、小麦等主要小春作物的农户及种粮大户,不仅全面落实免费种子发放、化肥专项补贴等基础政策,还对采用机械化播种、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主体给予额外奖补,让“多种粮、种好粮”的农户得实惠、有奔头。
“为保障种子供应,我们通过集中采购储备了652吨优质小麦种子和35吨油菜种子,根据各乡镇播种面积科学测算、合理配额。播种关键期,由供应商将种子直接配送至各乡镇(街道),再由当地农业服务中心精准发放到村组和种粮大户手中,全程高效便捷,彻底解决了农户‘买种难、运种烦’的后顾之忧。”王明文介绍道。
在种子品质上,仪陇县严格把关,集中采购的均为南麦941、川麦104、庆油8号等省市主推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兼具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等优势,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肥料、农药及机械化生产方面,该县同样出台硬核补助政策:对农户购买的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肥料、农药给予补贴,亩均补贴达60元左右;建立产量激励机制,根据来年实际产量测算结果兑现梯度奖励,其中亩产位列该县前两名的种植主体,最高可享受300元/亩的重奖。
科技赋能助丰产 小春生产有“技”撑
今年10月以来,在仪陇的田间地头,一支支农技服务小队、一批批农技专家忙碌穿梭,以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为农户送去量身定制的种植技术,为小春丰产筑牢科技根基。
11月12日,在仪陇县永乐镇赵家湾村的小麦田里,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李朝苏教授俯身查看土壤墒情与小麦长势,针对后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种粮大户周毅送上精准的技术指导。
周毅动情地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从2024年开始,李教授就成了我的‘田埂智囊’。关键农时节点,既能通过电话、微信随时线上咨询,教授还会亲自跑到地里面对面答疑。有了专家的悉心指导,我种粮的底气越来越足。今年我的小麦最高亩产不仅拿下全县第一,还跻身全市第三,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40公斤,高产地块增幅更是达到90公斤,每亩实打实多赚了100元。”
小春生产事关粮食增收全局,为确保播种有序、生长稳健,仪陇县精准打出科技与服务“组合拳”,推动技术资源向田间地头深度集聚,让农技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上门”。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业农技团队,常态化深入乡镇(街道)村组开展巡回指导,将良种选用、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打包”送到农户手中,实现科技服务“精准到田、服务到人”。“政策给支持,技术有人教,农资有保障,我们种粮的信心别提多足了!”周毅的心声,正是仪陇种粮农户的共同感受。
王明文说:“在技术保障上,我们推行院地合作模式,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技术协作合同,覆盖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5大作物,提供千余项技术支撑,目前已有7名省级专家长期为仪陇服务。”王明文同时介绍,为让专家们安心服务,该县特意在马鞍镇建成“科技小院”,配齐生活保障、办公科研及药检实验等设施,为技术服务搭建坚实平台。
为提升服务效率,前期由农业部门带队,组织专家深入农户、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块开展面对面指导,帮助专家快速掌握本地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技专家服务群”,既方便专家在关键农时通过线上渠道推送播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也让农户能随时联系专家发起咨询。“专家们不光有问必答,还会主动联系农户了解作物生长情况,耐心又负责,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王明文补充道。
从省级专家的“精准把脉”到农技团队的“全面护航”,仪陇县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为小春生产注入科技动能,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田埂上收获希望,为农业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