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陈凡逸 王汉卿 张熠 吉方东
11月10日至12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自贡、泸州、宜宾三市共同摄制的三集文献纪录片《四川抗日烽火》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我市干部群众观看该纪录片,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部纪录片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还原四川抗战史诗与精神传承”为核心,三集分别以“坚强后盾”“悲壮篇章”“为了胜利”为题,主要讲述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四川各界在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积极出川抗日,多位川籍将领壮烈牺牲;四川百姓节衣缩食,竭尽所能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支援抗战前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驻四川党组织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中的高级将领,为四川抗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四川抗日烽火》第一集“坚强后盾”中有不少自贡元素。其中,市文史学者陈星生、抗战老兵王用劳、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抗战期间自贡各界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谱写出全民族抗战的壮歌。
纪录片讲述道,全民族抗战期间,自贡的盐业成为支撑大后方经济和抗战军事需求的重要支柱之一。1939年至1941年间,日军针对自贡实施名为“盐遮断”的专项轰炸行动,盐工们白天抢修井灶、加固工棚,夜晚轮流值守提卤机,甚至用身体护住重要设备。经历轰炸后,自贡盐业通过技术调整和产能重组坚持生产。1938年至1945年自贡累计产盐1080万吨,占当时中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成为支撑抗战的“钱袋子”……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集中收看后,自流井区委办副主任、党史研究室主任黄俊杰感触颇深。他说,自贡作为抗战大后方,共受到日军7轮轰炸。但全市人民依旧众志成城,积极参与抗日献金运动,作为自贡人感到非常骄傲。“将和同事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观看内心满是震撼与崇敬,从川军出川时的义无反顾,到后方(民众)支援的倾囊相助,默默无闻的英雄们让我感受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自流井区退役军人刘夏冰感慨地说,这份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是自己前进路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永远铭记与守护。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要铭记这段烽火岁月,传承先辈不屈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大安区大安街道仁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刘艳说。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张静表示,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不怕苦、不怕难的品格,以匠心筑梦、以技能报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奋力奔跑。
记者从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全国抗战大后方的核心,以出兵最多、出钱最多、出粮最多的“三最”担当与安政府、安文化、安难民的“三安”功能,为民族救亡撑起半壁江山。而自贡,这座1939年设市时面积仅160.9平方公里、人口仅23.5万人的小城,因“川盐增产”战略的推行,从区域盐场跃升为全国军需民生的战略支点,更以产盐保供、盐税养战、献金救国、收容难童的全方位担当,在抗战史上书写下彪炳千秋的独特篇章。
(图为央视截图)
编辑:陈行
责任编辑:卜一珊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