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又有鸟儿飞到沱江来了!”近日,自贡市富顺县沱江流域接连传来生态喜讯:琵琶镇艾家村的江面上,嬉戏的水鸟中不时能见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长滩镇的沱江中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首次在此栖息停歇。从“鸟中大熊猫”到“高原精灵”,珍稀鸟类的相继“打卡”,正是富顺县深耕沱江生态保护、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的生动见证。
全民守护 留住中华秋沙鸭
2017年3月,艾家村一位村民在沱江河畔救助了一只体力不支的“怪鸟”,经专家鉴定,这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是自贡市首次发现这一珍稀物种,既印证了沱江生态的改善,也让我县相关部门意识到主动守护的重要性。

中华秋沙鸭作为东亚特有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成鸟总数仅2000至3500只,这种对栖息地极为挑剔的鸟类,繁殖于我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冬时仅选择水质清澈、食物充足、人为干扰少的河流湿地,是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区域生态环境达到了极高标准。自2017年富顺沱江首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身影后,2021年起该物种连续五年在此越冬,2023年11月,富顺县正式划定琵琶镇沱江上中坝至安溪镇人头石区域203公顷范围为沱江湿地保护小区,这也是自贡首个沱江湿地保护小区,为珍稀鸟类打造了安全家园。



为继续答好这份“生态考卷”,今年7月,琵琶镇成立了20人的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涵盖村干部、党员、学生及村民代表,紧扣“生态修复、意识提升、增收赋能”三大目标开展行动。自7月以来,志愿服务队联合团县委、当地学校开展了3次“净滩行动”,队员们带着工具清理河岸垃圾,甚至蹚水打捞漂浮物。“自从知道秋沙鸭的稀罕,我们清理河道更上心了,就盼着它们下次还来!”队员沈发林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守护生态不仅需要双手的付出,更需要理念的扎根。琵琶镇还以文化为桥播撒绿色种子,植物拓染活动中,志愿者们讲解沱江流域动植物知识,村民们用芦苇、构叶等制作“生态手作”;绘画培训课上,美术老师与志愿者带领大家描绘“护卫队净滩”“秋沙鸭归巢”等场景,作品被张贴在村文化墙成为宣传名片;摄影活动则鼓励村民记录河岸风光、鸟类踪迹。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让全村保护热情空前高涨。
沱江沃土 迎来“新客”黑颈鹤
中华秋沙鸭的“驻足”尚未褪色,沱江流域的另一处生态沃土又迎来了新的“高原精灵”。11月19日,富顺县长滩镇沱江中的中坝冲积岛上,2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此栖息停歇,这是我县乃至全市范围内首次记录到黑颈鹤集群现身。

这群“客人”选中的长滩中坝,是沱江自然形成的最大冲积坝,3500余亩的区域水草丰美、土壤肥沃,江水滋养的独特小气候,为黑颈鹤提供了理想的觅食与休憩场所。远远望去,它们或在浅滩漫步,或低头啄食,黑白羽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清澈江水、翠绿草木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图景。

珍稀鸟类的“如约而至”,源于长滩镇多年的生态坚守。近年来,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治理融入发展全过程:常态化开展沱江清洁行动,完成河道清淤保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筑牢水生态屏障;落实秸秆禁烧、农膜回收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染;推动农药化肥减量,结合中坝水旱轮作实现生态种植。同时,镇、村、组三级河长常态化巡河,禁渔巡查持续加码,“散乱污”企业全面关停,污水处理设施陆续新建,让镇域生态持续优化,不仅滋养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更成了野生动物青睐的“生态驿站”。

“黑颈鹤的首次到访,是对我们生态保护工作的最高肯定。”长滩镇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黑颈鹤栖息地巡查保护,严禁非法惊扰,同时深化生态治理举措,让这片沃土成为更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全域治理 打造候鸟栖息“乐园”
从艾家村的“为秋沙鸭护航”到长滩镇的“鹤舞沙洲”,珍稀鸟类的“用脚投票”,背后是富顺县多年来深耕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实践。作为沱江流经自贡的重要区域,富顺县境内拥有湿地面积3512.49公顷,其中河流湿地21个、库塘湿地39个,丰富的水域资源为生物栖息提供了基础条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以来,富顺县构建起林业局牵头,水务、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同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通过“总量管控+预警机制+联合巡护”模式,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

针对冬春季鸟类迁徙关键期,富顺县林业局精准发力,对本区域内迁徙鸟类等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其它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划定保护责任区,划片分工,落实责任。在巡护执行上,强化野外巡护与定点值守相结合,在鸟类迁徙的重点时节和重要栖息地实行巡护制度,严防乱捕滥猎和损毁候鸟栖息地等违法活动,为鸟类营造安全无扰的生存环境。“我们将持续推进沱江流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提质升级,着力打造更多适宜珍稀物种栖息的‘安全家园’;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长效机制,鼓励发展生态志愿服务,推动形成‘专业保护+全民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让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水环境治理是吸引水鸟栖息的关键。富顺县聚焦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河流清淤护岸、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严格管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建立水质监测预警体系。一系列组合拳,确保辖区内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从一只中华秋沙鸭的偶然到访,20余只黑颈鹤的首次驻足,背后是富顺县“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全域治理”的生态保护实践。随着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相信会有更多“空中贵客”降临沱江畔,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成为常态,沱江两岸的生态故事不断续写。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