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雅安:国有林场“牵小手” 七万亩集体林“活”起来

2025-11-20 19:40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冬日雅安,雨城区的山峦层林尽染,墨绿成为主色调。阳光穿过柳杉林间隙,洒在蓬勃生长的黄精、魔芋叶片上,这片曾经因过密而显得阴郁的“黑森林”,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0年,雨城区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一场唤醒“沉睡山林”的行动就此展开。

几年来,试点范围从最初的0.5万亩扩展至7.2万亩,其中集体林地5.5万亩,占比76.3%。林下药材、蔬菜产值近1.5亿元,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

经过科学采伐,林下透光度明显增加 图片由雨城区林业局提供

机制筑基

激活“沉睡”已久的集体林

雨城区拥有林地115.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5%。然而其中国有林仅占13.7%(15.8万亩),分散破碎的集体林地却占86.3%(99.8万亩)。柳杉作为当地主要树种,曾在20世纪90年代带来可观效益,但因栽植过密、缺乏科学抚育,逐渐形成光照不足、生长受限的“黑森林”,森林质量日益低下。

当雨城区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时,这一大片的“黑森林”自然成为被“改造”的首要对象。

“雨城区大多数林地都在林农手中,但他们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而拥有专业管理技术的国有林场林地较少。”雨城区林业局资源科负责人代永刚道出症结。

试点工作伊始,雨城区林业局迅速构建“国有林场+集体林”合作模式——依托国有林场专业技术和经验,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国有林与集体林优势互补,“国有” 带“集体”全面推进试点工作。

这样一来,国有林场这只“大手”就牵住了林农们的“小手”。

“牵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林农们难免有担忧:“林地是不是就不再是我自己的了?”“那么多树,说砍就砍了?”“这样的管理真的奏效?”

面对林农们的疑惑,雨城区选择从集中成片、经营状况欠佳的林区入手试点。“反正这片林子也荒废了,不如试一试”——抱着这样的想法,部分林农率先签订协议参与试点。

协议签订前,林业部门明确参与林地面积,了解每位业主可接受的采伐密度,并通过第三方技术部门确定最终采伐强度,找到既让林农接受又利于林地生长的平衡点。

“即便是同一业主的林地,我们也会分强度开展抚育。”代永刚补充道。

同时,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根据作业面积、采伐强度、剩余物处理等内容进行评分,落实“好、中、差”三级差异化补助标准。自2022年实施该机制以来,试点范围从0.5万亩迅速扩展至7.2万亩。

模式破题

从“造林”到“营林”的蝶变

“管理林地要做到‘三采三留’:采小留大、采劣留优、采密留稀。”雨城区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在每次技术指导时都不厌其烦地向林农讲解。

科学经营的关键在于转变理念。雨城区加强与省林草规划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构建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各环节提供支撑。

通过组织林农实地观摩示范林、邀请专家培训、引导林农全程参与、帮助算好经济账,形成环环相扣的“看、听、做、算”四部曲,“短期务工收入+中期林下经济收益+长期木材收益”的复合价值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砍小留大,曾是林农最难接受的一点。”雨城区林业局资源保护监督股工作人员彭杨介绍,“采伐小树是为了给大树腾出更多生长空间,培育大径级林木。通过一次次‘看、听、做、算’,林农们慢慢明白了这个道理。”

上里镇珍稀树种针阔混交示范林、八步镇周沙林场针竹混交示范林、八步镇黑林岗林场大径材培育示范林、望鱼镇王老林林场、碧峰峡镇庙子岗林场中幼林抚育示范林,都成为林农学习的典型范例。如今,雨城区以国有林场和30余家林业合作社、造林大户、企业为示范引领,累计建成柳杉大径级用材林、笋用竹林、珍稀珍贵混交林基地近20万亩。

更大的效益来自林间生态的改善——根据试点监测数据,抚育后林分公顷平均蓄积达到307立方米,较上一年度增加了47立方米,较未实施抚育间伐的增加24.5立方米;平均胸径年增长量为1.86厘米,较未实施抚育间伐增加1.1厘米。郁闭度从0.8以上降至0.5左右,林下植被覆盖度提高40%。通过样方测量、红外相机监测、固定样地观测,林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2%。

效益共赢

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

“现在树长得更快,又能卖好价钱,老百姓积极性都提高了。”晏场镇大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开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里村面积27.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村民收入的70%依靠林竹产业。试点实施让大里村林地经营焕然一新:出材量增加,林农还可获得务工收入和试点补助。

而这,得益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林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联营模式的运作。通过引导村民与社会资本合作,逐步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集体收益、公司发展”的多赢局面,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得到充实。

截至目前,雨城区纳入试点森林抚育7.2万亩,试点本地用工约占务工总人数的80%,广大林农参与试点工作就近务工获得收入约2000万元。

杨开容算了一笔账:国家补助费用为每亩400元左右,务工费用为每天200元,再加上售卖伐木每立方米220元至380元,村民年平均增收达1万元。

目光再投到晏场镇陈大坪林场林下药材园区,柳杉林中,黄精、白芨、雅连、毛慈菇等各种中药材长势正旺,这里也成为雨城区林下药材园区建设的首例实施区域。

“现在这片林子郁闭度达到了0.6,林分光能利用程度明显增强,非常适合种植林下药材。”陈大坪林场林下药材园区负责人何格说。

林间种植中药材,不仅丰富了林地生态结构,也为林场带来了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具有“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的显著优势,盘活拓展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空间、新业态、新机遇,实现绿富共赢。

雨城区聚焦“森林粮库”,打造了陈大坪林场万亩林下中药材基地、多营镇千亩魔芋基地等20余个特色经济示范点。试点以来,林下种植方竹4.9万亩、蔬菜超0.3万亩、中药材6万余亩,产值近1.5亿元。

森林康养产业同样蓬勃发展。雨城区创建国家、省、市森林康养基地近70个,打造碧峰峡、海子山等康养旅游景区20余个,推出精品旅游路线3条,引进祥源文旅等龙头企业开发重点康养文旅项目13个。鼓励林农创办森林旅游经营实体超100家,辐射带动3万余名群众年人均综合收入超4500元。

“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实施四年多来,雨城区的森林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雨城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项工作还将继续在全区铺展开来,争取在五年内腾出更大的林下空间,让雨城区的森林实现‘立体发展’。”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