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北医三院可调阅河北雄安新区等五地医保云影像;上海-福建三明、宁德,广东-江西瑞金,四川-西藏拉萨三组路线可跨省调阅;陕西西安-延安、福建福州-宁德两组路线省内调阅实质性运行。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工作部署,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对于医保参保人来说,未来看病就医,不需要重复检查。在一个机构拍的片子,可以通过云存储实现在另一家医院诊疗时查看。
焦点1
除了告别重复检查,医保影像云对患者还有什么利好?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超过6.5亿人次,平均每天37万人次。在跨省异地就医的场景下,检查多、检查复杂、检查重复成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痛点。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直击群众反映的痛点问题。医学影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数字创新中心主任王振常坦言,同样的检查,在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结果不同;同样的设备,因操作人员水平不同而质量悬殊;同样的病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诊断结论可能大相径庭。“这种状态直接导致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患者重复检查苦不堪言。”王振常说。
除了告别重复检查,王振常表示,个人健康数据的连贯,让每一次诊断都有完整的生命档案支撑,这不仅方便就医,更将催生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新业态。
“对医生而言,这是诊疗模式的变革。调阅患者历史影像,可清晰追溯病情的动态演变,捕捉疾病发展的关键节点,让诊断更精准,大幅减少误诊、漏诊。”王振常表示,云端汇聚的海量标准化数据,为AI辅助诊断提供了训练场,数据量越大,AI辅助诊断的能力就越强,可提供详尽的影像解析和报告解读。
焦点2
检查收费是医院的一大“营收”,改革是否面临阻力?
有人提出,检查收费是医院的一大“营收”,这项改革能否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改革是否会遇到阻力?
王振常介绍,在影像行业的信息孤岛时代,不仅患者重复检查苦不堪言,医疗机构放射科医生工作强度大,科室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但效率难以提升。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统一平台形成以后,每年可腾挪重复检查与实体胶片的费用约800亿元。这些资金将注入医药创新和数字技术改革,云储存、5G传输、云计算智能算力等产业链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更重要的是,当云影像模式复制到检验、病理、超声、内镜等领域时,边际成本会持续下降。一个连接14亿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平台将真正崛起。”王振常说。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表示,医院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工作。“我相信我们的医疗机构都希望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为患者节省时间和精力。从这样的出发点来说,影像云应该得到广大医疗机构的欢迎。”
焦点3
影像检查资料上传云端,如何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目前,在跨省调阅的操作层面,医生要想查阅患者在别的医疗机构做的影像检查资料,必须得到患者授权。
在启动仪式现场,北医三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刘青给来自河北雄安、福建三明等五地的参保人现场看病,调阅他们的影像资料时,均得到患者授权。
授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患者通过全国医保码扫码授权医生查看,另一种是针对老年患者或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医生可以协助病人完成授权。
付超奇告诉记者,参保人所有的信息都在医保信息平台上。信息的安全等级和保护要求非常高,且在使用患者数据时需要得到个人授权。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没有增加更多的风险因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也表示,下一步,北医三院将强化安全底线,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构筑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焦点4
未来跨省调阅能覆盖到什么范围?
按照工作部署,我国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这意味着什么?付超奇表示,只要有医保的地方,就会有医保影像云。
对于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的推进过程,付超奇介绍,影像原始资料的储存,规模非常大,如果没有可持续的运行机制,这些影像资料在全国的存储和传输是非常困难的。
“国家医保局推进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解决了制约调阅的几个问题。”付超奇表示,全国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覆盖全国100多万家定点医疗机构,覆盖全国超13亿参保人每年约100亿次看病就医购药的行为,其影像资料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中能够搜索到。
今年,国家医保局专门出台了医保影像云索引,把每个影像资料按照78位编码进行全国统一命名。同时,医保定价政策让各地医保部门可以把影像的本地存储以及跨地传输作为一项医疗服务进行集中采购,不需要当地财政花钱,能够完全实现在医保体系内推进这项工作。
“医保影像云能够在短时间里收储1.7亿份索引,在各地建立存储基地,这都证明了医保影像云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付超奇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