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贡”拓低空② | “空中哨兵”争分夺秒 看自贡如何织密“低空+应急”立体防护网

2025-11-21 14:15 自贡网

0

分享

贡拓低空.jpg

自贡融媒记者 周馨钰 文/图、视频

11月11日16时30分,自贡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收到高新区交警路面巡查需求。工作人员5分钟内完成航线规划,无人机从高新区管委会楼顶机巢腾飞至80米低空,飞往红旗街道办事处辖区路面巡查拍摄,交警通过平台同步查看巡查回传画面。经记者确认,两点相距3.5公里,驾车需11分钟,无人机数分钟内便完成全域巡查。

去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作为全省低空经济重点产业链承载地,自贡如何依托“低空之城”建设基础,深耕“低空+应急”应用实践?近日,记者走进自贡市应急管理局蹲点调查。
0J1A3751.JPG
平台搭建+技术赋能
筑牢全域应急基础

2023年1月,自贡市应急管理局成立“5G网联无人机应急分队”。“原来由队员带机出勤,需要到巡查点位执行飞行任务;现在机巢式无人机实现‘无人飞’,几分钟就能传回现场画面。”自贡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宗旨说。

这一转变的核心,是自贡市应急管理局与普宙科技合作搭建的“低空+应急”无人机应用平台。今年8月,55台多功能机巢式无人机完成安装并试运行,基本覆盖全市重点乡镇的应急监测网成型。

0J1A3661.JPG

“我们综合地理环境、空域合规性、应急覆盖半径等要素,结合供电、场地需求,确定了55个机巢地址。”自贡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王勇介绍,下一步将补充点位,目标是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作为系统核心装备,机巢式无人机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显现。“机巢式无人机是集成自动起降基地、智能管理系统的综合方案。”普宙科技运维人员胡乐宇演示设备功能,“无人机搭载拍照、红外、测距、变焦模块,依托机巢可24小时自主作业,不需要人工值守。”

0J1A3684.JPG

他特别提到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本地化适配的AI算法:“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烟雾报警、秸秆焚烧识别、水面漂浮物监测、建筑工地巡查、人员密集区域预警5类场景算法,并依托自贡本地数据持续训练模型,精准度越来越高。”

场景落地+空域保障
释放低空应用实效

AI算法的精准度,在火情甄别场景中得到了直接验证。10月的一天,富顺县消防部门接到市民报警:“富世街道有个空地烧起来了,你们快点来!”消防部门随即向“低空+应急”平台申请支援,不到5分钟,对应点位的无人机随即起飞赶往现场。

“飞过去一看,不是真正的火灾,而是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操作员回忆,通过无人机精准定位,平台第一时间将准确信息反馈给消防部门,避免了消防救援资源的无效投入。据了解,类似的火情甄别案例,平台已累计化解数十起。

0J1A3732.JPG

高效响应的背后,离不开自贡“低空之城”的空域保障优势。记者了解到,自贡市应急管理局已打通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的空域报备通道,与凤鸣机场达成飞行报备协议,完成与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的空域对接,形成标准化空域报备流程。

“我们每天中午12点前,在UOM系统上统一申请第二天空域,把审批流程前置,大幅降低了各单位的使用门槛。”胡乐宇介绍,“同时我们确保每一条航线飞出来都有意义,不是瞎飞。”

胡乐宇向记者展示了航线规划台账:“基于15个市级部门、7个区县的需求,收集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网红水库、地灾点位等数据,规划专用航线246条。”这些航线支撑无人机在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监管、文旅流量统计、生态环境监管等多领域发挥“24小时哨兵”作用。

0J1A3771.JPG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平台的月飞行量已超1300架次,日均70余架次,累计飞行4万小时。依托本地无人机全产业链优势,“低空+应急”模式持续优化。“下一步将探索提升有限空间精细化巡查能力,加强问题分析处置。”自贡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火警“分钟级”响应到消防资源优化配置,从多场景智能监测到低空应用效能释放,自贡市以“低空+应急”为纽带,将低空经济与城市安全治理深度融合,一张立体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网正逐步成型,为应急管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编辑:余耀

责任编辑:陈继东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