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瑞春 莫春盛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朝霞映照井冈山麓,《八角楼的灯光》歌声萦绕。茅坪河发源于井冈山市茅坪镇黄洋界下的神山村,蜿蜒北去,汇禾水、入赣江、奔长江,一路清波,倒映着两岸日新月异的青山翠谷。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迎风踏雪来到这里。“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热情的话语,激荡着神山村乡亲们的心。
殷殷嘱托,萦绕耳畔。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神山村采访,神山人改善居住条件、发展优势产业、拓展乡村旅游,“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在全村人的努力下,神山村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先后冠戴“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走出了一条以红铸魂、以绿生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护一河清波 换万象更新
清晨薄雾未散,茅坪河神山段,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河小青”,仔细巡查岸边的生态护坡。
“以前河道没有这么宽,有时可见垃圾,现在砌了透水砖,种了固土竹,污水全部接管网处理。”不远处的“成德农家宴”,彭夏英拧开水龙头,开始一天的劳作,“你看这水多清冽……”
过去,神山村民喝的是露天山泉水,枯水季节水量小,雨天水质浑浊。得益于井冈山市推进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里建起集中供水站,铺设管网入户。“现在水量大,我们也和城里一样可以用上热水器、洗衣机了。洗衣做饭、接待游客,再不用为水发愁!”彭夏英指着哗哗流淌的清水,很是开心。
从需要治理的“生态伤口”到远近闻名的“美丽样本”,茅坪河的蝶变,是神山村交出的第一份绿色答卷。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村里拆除沿河杂房,新建污水处理池,生活污水净化后灌溉桃林。河道清淤、岸线修复同步实施,一步步描绘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曾经杂乱的河岸,如今草木葱茏,成为人们漫步休闲的好去处,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诗意共生。生态好转反哺产业,黄桃基地推广滴灌技术,竹加工厂改造除尘设备,茅坪镇副镇长、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感慨:“保护生态不是负担,是给子孙存钱!”
神山之美,美在生态:青山连绵起伏,河水清冽见底,苍翠竹海与白墙灰瓦的村居相映成趣。一泓清波,映照出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河清波守护的美好,不仅在于如画的风景,更在于它为神山村滋养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荒坡结“金果” 枝叶总关情
一大早,村民胡玉保挑着有机肥走进黄桃林。“去年鲜果就不够卖,今年盒马村的订单更旺,价格更高!”这片460亩黄桃基地,曾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已是村里的“摇钱林”,黄桃年产9万公斤,带动全村户均年增收60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神山村的蝶变,始于对“生态饭碗”的重新审视。
立足“山”字做文章,神山村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砍竹伐木的“竭泽而渔”,转为如今种桃育茶的“精耕细作”。村里推行“合作社+脱贫户+村集体”模式,统一生产标准、品牌销售,让精品黄桃进驻高端商超,次果加工成罐头、果干,连桃枝也粉碎还田作肥料,“产业链每延伸一环,附加值就涨一截!”昔日的荒坡,真正实现了“点绿成金”。
这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让黄桃产业“接二连三”,价值节节攀升。
绿色发展理念如春风化雨。神山村以“三化”攻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重塑农业形态,拓展出茶叶、毛竹等生态产业,更吸引返乡青年创办电商直播站,让山货搭“云梯”出深山。村民罗林辉感叹:“从前卖竹要肩扛出山,现在快递上门取货,毛竹做成工艺品卖到海外,价钱翻了几番!”
锚定村集体和群众稳步增收的目标,神山村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和旅游公厕一应俱全,农家乐、民宿提质升级,旅游环境全面提升。
神山村将红色场点串珠成链,打造“走挑粮小道、听微党课、尝红军饭、住农家院”的研学套餐,年接待学员超15万人次,红色资源持续转化为“振兴资本”。
依托文旅公司,神山村新建“树屋”“蛋屋”等高端民宿,村民以资源入股享受分红。
如今的神山,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东、村庄变景区,青山绿水间,处处是景,人人有为。

积分兑出美 共治聚人心
走进神山村红色书屋,不少村民正喝着咖啡看书。“许多游客都说我们神山村真‘神气’,村里开起了咖啡厅,老表做起了‘翻书虫’,村民们闲暇之余就来书屋看书学习生产、经营方法……”神山村村委会委员黄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神山村注重先进典型带头作用,通过选、评、奖、宣的形式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为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村“两委”制定了“文明指标”规章,包括爱护环境、遵纪守法、和谐邻里等方面,并给每位村民开设了“文明账户”,做得好加分,做得差减分。村民可根据积分兑换一些日用品,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红黑榜”公示,实现了村民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的嬗变。
“我拿了‘最美神山人’的‘奖牌’咧!今年年初我们‘村晚’活动上给我发的奖状!现在大家都铆足了劲要争‘最美’!”村民彭长良捧着荣誉证书骄傲地向记者展示。
“文明积分制”这套精巧的机制,用“小积分”撬动了“大治理”,不仅兑出了乡村环境美,更“积”出了文明新风,“聚”齐了共建共享的人心。
茅坪河的清波,奔流不息,既映照着“神山为您点赞”的温暖灯火,也映照着老区人民脸上的幸福光彩。这片曾被热血浸染的红土地,如今以青山为笔、绿水为墨、奋斗为纸,挥毫写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时代华章。山歌悠扬,唱响希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茅坪河的水闪银光……”这光,是初心之光,是生态之光,更是振兴之光,照亮了神山的新征途,也点亮了万千乡村的未来梦想。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