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不是‘理个头’,而是要‘塑身形’,通风透光才能结出好果子!”近日,在富顺县童寺镇西湖村的柑橘园里,一位银龄志愿者手持剪刀,一边娴熟地修剪枝杈,一边向围拢的村民讲解。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西湖村“银龄果匠课堂”现场教学的缩影。

为解决果树种植户在养护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以科技力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11月19日,富顺县悦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童寺镇天府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分队,共同举办了“银龄果匠课堂”——果树栽培实用技术精准赋能行动。活动将课堂“搬”到村委活动室和田间地头,吸引了当地40余名种植户踊跃参与。

“施肥后多久浇水效果最佳?”“小果期喷药要注意什么?”在理论教学环节,面对种植户们接连抛出的个性化问题,拥有三十余年种植经验的银龄志愿者们,结合自身实践,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一一解答,并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土方法”和避坑技巧,让现场农户直呼“解渴”。

光说不练假把式。理论学习后,银龄志愿者带领种植户深入柑橘园,开展沉浸式修剪实操教学。志愿者们穿梭于果林间,针对不同树势的果树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如何识别徒长枝、过密枝,并反复强调“剪口平滑、留枝合理”的核心原则。种植户们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实践,在志愿者的贴身指导下,将刚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扎实的操作技能。
“老师讲得透彻,在地里手把手教,我们一下就懂了!以前不敢剪、不会剪,现在心里有底了。”一位参与活动的种植户兴奋地表示。此次“银龄果匠课堂”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培训方式,精准地解决了他们的种植痛点。
本次活动将银龄志愿者丰富的“老经验”转化为赋能乡村产业的“新动能”,为西湖村果树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营造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筑牢了人才与技术的根基。(富顺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韩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