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潮起盐都·融媒看一线】自贡九识无人车生产基地:明年目标年产2万台以上

2025-11-24 17:22 自贡网

0

分享

潮起盐都(1).jpg

自贡融媒记者 池莉 李婷 文/图、视频

从落户投产的“新星”到运行半年的“砥柱”,九识自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L4级无人车生产基地正成为自贡智能制造领域的一抹亮色。11月24日,记者再次走进该企业位于高新区板仓工业园的生产基地,从井然有序的产线与远程智能调试场景中,可窥见自贡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微信图片_20251124165630.jpg
目前,九识自贡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包含生产车间、办公楼和测试场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式投产约一个月后,户外测试区即投入使用,可模拟陡坡、泥泞、坑洼等多种复杂路面及闸口识别场景。”
微信图片_20251009104805.jpg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辆无人车在测试场有序待检。该负责人表示,测试场经科学规划,设有综合道路区、城市功能区、动态广场测试区、高速道路区及泊车区等,全面覆盖无人车研发测试、质量验证、问题分析及试乘试驾等需求。可靠性试验道路包括水平加速路、涉水路、扭曲路等,用于检验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耐久性、通过性及悬挂性能;专项试验设施则涵盖直线加速跑道、爬坡路、模拟十字路口等,重点评估车辆的加速、爬坡、操控稳定性及交通环境感知决策能力。 
微信图片_20251124165552.jpg
目前,该基地日产无人车20至30台,正处于产能爬升阶段。2025年规划产能3000台,现已完成超2000台。“2026年预期年产能达2万台,主要销往川南及西南地区。当前主打车型为25款,26款计划于明年推出。”该负责人补充道,每代车型均在外观与技术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微信图片_20251124165619.jpg
技术方面,九识无人车采用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类传感器与自研算法,不仅能精准识别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对异形障碍物也具备良好识别能力。车辆规划与控制采用端到端模型,使驾驶决策更自然安全。该负责人强调:“九识智能是无人物流车领域首家落地轻地图技术的企业,通过低成本数据采集与高精度定位,可有效降低资源占用,提升系统智能化与环境适应性。”

目前,基地产品主要供应西南地区订单。仅在自贡,截至今年9月已有近百辆九识无人车投入常态化运营,覆盖物流、安防巡检、燃气检测等领域。“预计至年底运营车辆数提升至近200台。”该负责人透露。
微信图片_20251124165614.jpg
作为四川省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之一,九识智能西南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将建设L4级无人车智能制造基地、自动驾驶西南运营总部及研究院(含智能网联车创新生产与测试中心),旨在打造集智能制造、商业化运营与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自动驾驶产业示范区。
及时评:无人车“自贡造”,驶出区域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智能制造与无人驾驶的赛道,属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然而,自贡凭借九识无人车生产基地,正悄然打破这一格局。
在不久前举办的川超联赛中,“九识”作为自贡队的冠名商,随着球队的出色表现而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而当我们把视线从赛场转向产业现场,会发现“九识”在自贡的落地与成长,其意义早已超越单纯引进一个高端制造项目。它展示出一条清晰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不做追随者,而是做破局者,通过“轻地图”等低成本、高适应性的技术路线,精准切入无人物流这一能快速商业化、产生现金流的细分市场,有效避开了与行业巨头在乘用车领域的正面竞争。这背后,是自贡在产业选择上的务实态度,也是企业在战略布局上的清醒智慧。

如今,当近百台无人车每日穿梭在自贡的街巷,它们不再只是测试中的新产品,而是成为了城市运转的一部分。笔者认为,产业升级不必追求最超前的概念,而要找到最能落地的切口。当技术真正融入市井生活、有效服务民生,当创新与市井烟火同频共振,一座城市的产业转型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郑皓匀)

编辑:郑鑫玉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