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严控借调借用教师等8条措施,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出台新规,直中要害有的放矢。新规的出台直中要害,大为可行,还应该重点关注政策出台后的执行情况。这些措施明确规定了不得要求教师承担上街执勤等非教育教学任务,严格中小学教师借调借用管理,精简数据填报与应用程序使用等,从制度层面为教师减负。新规中的诸多举措切中要害。比如建立严格涉校涉师发文审核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理任务的下达;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明确了进校园活动的数量和范围,像巡河护林、上街执勤等与教学无关的任务被坚决剔除;还有严格中小学教师借调借用管理,保障了教学岗位的稳定性。
回归初心,以教学为根基。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主责主业,不应该拘泥于繁琐的非教学事务中。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减负8条措施,初衷是好的,旨在让教师从繁杂的非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保护好教师,管好师德作风,让教书育人简单、纯粹。不要内卷内耗,实施精准破局,叫停非教学任务、严控借调借用,为教师松绑减负,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源,助力教师潜心教学、静心育人。
强化跟踪,确保落地落实。要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大指导整改力度;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曾琪朦)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