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里的咖啡店还在比豆子是不是“瑰夏”、拉花像不像“天鹅”,在四川宜宾的乡野间,一杯“瀑布咖啡”已经卖爆了——单日最高3000杯,半年卖出12万杯,把废弃河沟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这杯藏在山野里的咖啡,到底凭啥火?
答案,藏在回村创业的傅强身上。这个懂城市生意经的新农人,没走寻常路,直接把咖啡馆“搬”进了自然里:瀑布当背景,溪水当配乐,不用花大价钱装修,现成的山水就是最好的“全景包间”。

年轻人要的松弛感,在这里找得到。现在的消费者早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室内咖啡馆,傅强抓准的就是这份“自然刚需”。他把城里的商业思路落地乡村,没用多少钱,就把别人眼里的“闲置资源”,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消费场景——这就是“村咖”的第一个爆火密码。
光有场景不够,能长久火靠的是“会变通”。傅强的团队摸出了一套“跟着季节走”的法子:夏天天热,就主打亲水冰咖啡,让游客边玩水边喝;到了秋冬,立刻换成围炉煮茶、乡村火锅,暖乎乎的正好适配季节需求。就这么一来,乡村旅游“旺季挤破头,淡季没人来”的难题,被这杯咖啡轻松破解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杯咖啡不是傅强一个人的生意,而是全村人的“致富果”。项目给当地村民提供了60多个长期岗位,累计带动上千人临时就业,光工资就发出去超100万元。来喝咖啡的游客多了,傅强又专门设了农产品展台,把村里的土特产直接推荐给外地客人,形成了“咖啡引客来,特产卖出去”的良性循环。
一杯“村咖”,泡出的是城乡融合的味道。傅强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像他这样懂市场、有想法的新农人。当城市的智慧遇上乡村的山水,闲置的资源就能活起来,村民的腰包就能鼓起来。这样的“共富密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0